第44章 詩人(1 / 2)

高中時期的顧興,正處在十個創作的爆發期,前前後後寫了得有幾百首詩,保守估計三百首。基本上都保存下來了,跟其它的過去一起在那個紙箱裏。詩歌創作的萌芽期是高一,就是在一八的時候。直到遇見胡月,才真正開始進去旺盛期,而且大部分都是情詩都是現代詩。也寫過不少律詩。不過在那之前沒寫過一首情詩。

最初寫詩是為了完成課堂作業。高一上學期,語文課本上有現代詩,記得最清的是聞一多的《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鏽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漂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

看它造出個什麼世界。“

這首詩之所以要全文抄錄是因為,它還有現實意義,還沒有過時。

學了這首詩,語文老師讓同學們也試著一人寫一兩首詩。顧興就寫了那首詩,正是這首詩,給顧興帶來了一些麻煩。埋下了地雷。以致於後來,當事人都不再追究,班主任還念念不忘,於是就有了回想。

先說語文老師,微胖。個子挺高的。長發。膚色也白。聲音也行。可能是體質弱,她講課的時候愛坐著。這竟然是顧興不喜歡她的原因之一。哈哈。顧興跟我一說我就忍不住笑,這也算毛病啊,可見十八歲的顧興有多幼稚。

老師叫崔小寧。她的名言是“語文是空氣,無處不在”,還有一句最經典,“語文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私奔”,以致於後邊的同學,一看到她就說,“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私奔”。大家就知道是崔老師來了。後來,還直接簡化成了“私奔來了”。大家就都明白了。

對了,好像《聊齋誌異》裏有個男主角叫崔小寧來著,一是她總愛坐著,還有是說話總有點喘不上氣的感覺,還有什麼來著,顧興也想不起來了,但反正當時就是不喜歡她。這才有了後來的事。

顧興那個時候也是誌得意滿,考上了一高,還成了老大。再加上他從九年級帶過來的對老師的不買賬不在乎不害怕。使得最後事情爆發。各種原因。有的人可能寫了,但不說給別人看。還有的人即使給別人看了,也不會在公開的傳閱。顧興當時真是天不怕地不怕,或者說是真心傻。寫了那詩還在課堂上念了出來。而且是自己自己主動舉手。事實上顧興寫那首詩就是衝著在課堂上給大家念給老師聽去的。說白了,他就是想找茬。

當時是寫了兩首詩,那一首跟老師沒什麼關係,是寫高考狀元的。還得講個背景。那時候,班級人多,老師又有點胖。過道太窄,一是她很少來回走動,二是她講課一定要用話筒。班級裏有牆上有幾個細長型的擴音器。這樣班級裏後邊的同學才能聽清老師講的是什麼。崔老師人高馬大還得用話筒講課,而有瘦又小的班主任卻基本不用話筒,每天跟打了雞血一樣。隻有後邊的同學說聽不清的時候,他才肯用話筒講一會兒。崔老師整天軟綿綿的,好像是海綿填的一樣。

就是這個話筒,就是它。當時,老師按照前一天的安排,來提問同學寫詩的情況,有幾個同學舉手念了自己的詩。基本上都是前邊的同學,而最後一排的顧興一舉手,太紮眼了。雖然那時候老師跟他還不熟,但還是讓他站起來,給大家朗誦自己寫的詩。當時老師還說自己是拋磚引玉。顧興是真不懂事,真沒禮貌。站起來就說,”我不是你引的玉,是你扔磚頭砸著我了“。老師當時正拿著話筒,在第一排的位置,她在聽同學們的詩。

原詩如下。

《看》

我看見一隻狗熊

狗熊拿著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