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見他走遠,已勸不過,想起什麼,轉頭對奚山君道:“自從公子離宮,大昭的景象眼瞧著一日比一日差了,似是難逃頹敗之勢。人間如此,卻也罷了,如今連仙界妖國也頗不停當,真是多事之秋。前兩日,十七從年水君處寄信來,講了一件事。原來,痘神、辰更仙都瞧上了一位天尊的高徒,這仙人去人間曆練了幾百年,本為了積累不世功德,日後回天宮再升一格掌一方山河,故而轉了幾世,都是人間的相爺。原本安安穩穩的一樁好事,辰更仙卻按捺不住寂寞,私下凡間,投胎會了情郎,這些年,執掌時辰換日夜遮星辰的竟都是她手下的仙子,前兩日事發,有人匿名告發那位天尊縱容弟子勾引女仙。你也知道,兩位天尊……素來是見不得對方好的,思凡本小事,如今卻鬧大了。”
奚山君“哦”了一聲,笑道:“想是痘神又有什麼動靜了?”
三娘搖頭,也笑,“想來我們這些妖,雖性子偏執一些,卻也一貫循規蹈矩,如今反倒是神仙們壞了世道。痘神原本與辰更仙有約,天尊高足下界,她二位都不許作弊,尋由頭去探望心上人,趁那仙人凡身,道心不固之時去勾引。此時辰更仙竟私自下界,痘神焉能不怒?她到道祖處哭哭啼啼,你也知道,她情緒一亂,人間的孩子多半是要生災長痘的,道祖仁心,命人下界去緝辰更仙,誰知在九嶷山尋著她的仙身,可靈體卻全然尋不到蹤跡了。辰更仙打定主意不讓眾仙壞她姻緣,一墜凡間,便拋了仙身。茫茫人間,嗅不到她的仙氣,如何去尋?”
奚山君眯眼道:“仙界鮮見這樣癡情的。莫非人間的瘟疫與此事有關?”
三娘道:“誰說不是呢。道祖道法深厚,本能尋到,可是他算了算,卻說人間原該有這一劫,竟莫名放過了辰更仙。痘神吃了個啞巴虧,窩了一肚子火,心中埋怨道祖處事不公,思量許久,卻依舊不能平憤,便打算借著自己的司職把辰更仙逼出來,所以……”
“所以,她便放了瘟疫到人間,十六方瘟神下界了一半。人間已有近百年未下瘟疫,道祖也挑不出毛病,更何況,十六方隻下去一半,大昭雖元氣大傷,卻不至滅種。想必辰更仙和那人間的相爺仙骨靈根有知,也會不安,到時又能把辰更仙逼出,真是一石二鳥,好計謀。”
三娘點頭,“近日年水君接到法旨,道祖命他在赤水、澄江中施法,護住漁民,謹防水界也染了瘟毒。十七寫信來,便是告誡我們小心一些,提防瘟神路過。”
奚山君望著灰蒙蒙的雪天,道:“這些神尊總愛說,人命是早就注定,妖命也是早就注定,統統記錄在陰間的簿子上,可是痘神行動舉止,道祖事先都不知曉,陰間又豈能料到?到時人死了,他們事後添補上,便又出來故弄玄虛,說萬種皆是命了。神道挾勢,蒼生命薄,不啻螻蟻草芥,為之奈何?”
二五生病了,得了風寒,熱得極重。
那嬰兒生得大了一些,唇紅紅,腮粉團,瞧著驚心動魄的美麗,帶了幾分異相。奚山君又拿龜殼卜了幾次,凶象益發顯露。她倚著石桌小憩了一會兒。如今既已修道,夢便少了,若偶爾為之,定然也是上天有所啟示。
她這一日,便做了一個極古怪的夢。
奚山君夢見天氣轉暖,到了夏夜。她站在一塊從未去過的肥沃草地之上,那裏有一棵極高的大樹,比起望歲也不遑多讓,樹下站著一個孩子。
那孩子伸出手,痛苦地喊道:“君父,救我,救我!”
奚山君留意孩子相貌,不僅與翠元有幾分相像,與三娘也有幾分相似,但是著實沒見過,她有些疑惑地朝那樹下走去,可是,剛一接近,卻聽到嗡嗡之聲,嘈雜至極。
她抬起頭,卻被駭住了。那棵大樹上滿是蝗蟲做的窩,它們在啃噬大樹,那孩子痛苦地哭泣,伸出手,卻不能動彈,他說:“君父,是我啊。”
奚山君又邁了一步,樹上的蝗蟲卻似聽到了動靜,都停止了轟鳴,一雙雙黑漆的眼珠瞪向了奚山君。奚山君瞧著密密麻麻的眼珠,吞了口口水,頭皮發麻,可是,還來不及逃,千千萬萬的蝗蟲已朝著她襲來,她對麵的孩子忽而露出了詭異的笑,“你不肯救我,隻能如此了。咱們,一起去死。”
瞬間,那孩子長高長大,重重的蜂群外,天上的雲不停地變幻流走,她瞧他變成英俊的少年,又瞬間長了皺紋,添了白發,彎了腰身,拄了拐杖,到最後,脊骨完全彎曲,皮鬆鬆垮垮地掛著,他垂著頭,蝗蟲啃噬著奚山君,許久,這人抬起了頭,身骨幾乎腐朽,那張臉卻又變成了另外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