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民族主義,軟滲透遇到的硬壁壘(1 / 2)

有了全球化的背景,以美國為首的強國占了不少便宜,在“全球化”光鮮亮麗的外衣之下,順利地把自己的產品賣到世界各地,同時也把美國的文化推廣出去。有時候甚至還能把自己說成先富帶動後富的先進模範,吹一吹美國的企業如何幫助其他國家發展致富之類的牛皮。

雖然,全球化讓美國等發達國家占盡了便宜,但還做不到所向披靡,全球化最大的殺手要數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是專家學者們的專業用語,可能有些抽象。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立性,自己的事情能夠自己解決,包括日常生活所需的油鹽醬醋,並不需要外國插上一腳,所以即便吃鹹菜窩頭,我自己也樂意。這種思維就是全球化最大的擋箭牌。

比如,我們的近鄰韓國。韓國是一個民族性十分強烈的國家。朝鮮戰爭結束之後,韓國在政治上一邊倒靠向美國,經濟上同西方國家的聯係也十分緊密,然而五六十年過去了,韓國的普通民眾依然沒有被完全“同化”。不管韓國政府跟美國走得如何近,韓國人依舊覺得韓國是韓國,美國是美國,這條界限要劃清。

大約在2003年前後,瘋牛病開始在全球爆發。基於食品安全的考慮,韓國停止了對美國牛肉的進口。美國的農場主就急了,給美國政府打小報告;美國政府接著給韓國政府施壓,要求韓國恢複進口美國牛肉。

這裏麵其實有兩層問題。第一層是食品安全問題,韓國政府擔心美國的牛肉有問題,韓國人可能因為吃這些問題牛肉而出現健康甚至生命問題。但是美國人認為,我們也不是專揀有問題的牛肉賣給你們,牛肉出口之前,美國都有一個檢驗製度,你們韓國進口牛肉的時候也有一套檢驗製度,所以重要的是雙方相互合作,嚴格把好質量關,確保美國來的牛肉沒有問題即可,而不能因為美國個別牛得了瘋牛病,就讓其他牛也跟著遭殃,賣不出去。於是美國人覺得韓國停止進口美國牛肉的做法不對。

問題的另一層是韓國本地牛肉價格很高,高到什麼程度?2007年的時候,每公斤牛肉價格高達400元人民幣,韓國也成為了全世界牛肉價格最高的國家。那麼韓國本地的牛肉價格為什麼這麼高?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韓國的“農協”極力保護本國農產品市場。他們一方麵向韓國政府施壓,要求對包括牛肉在內的進口農產品征收極高的關稅,同時發動輿論,說韓國牛的品種好,更有營養、更環保,不得瘋牛病,美國牛體質太差,有瘋牛病,而且騷味太重,不適合韓國人食用,等等。另一方麵,組織韓國農協農民遊行,反對全球化。2005年,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在中國香港舉行,韓國農協覺得機會來了,他們就組織1000多個農民去香港示威。遊行、喊口號、絕食、靜坐、跳海,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並且還跟香港警方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

韓國的農協為什麼這樣不惜成本地鬧事?原因很簡單,就是要維持本地農產品的高價格。還是以牛肉為例,韓國牛肉400元一公斤,而進口的美國牛肉隻有這個價格的四分之一,所以如果讓美國牛肉源源不斷地進來,韓國牛肉的價格就會下降,韓國農民的收入也會降低。因此美國一出瘋牛病,韓國農協就覺得是天賜良機,要韓國政府禁止進口美國牛肉。而韓國政府在2008年恢複進口美國牛肉的時候,市場立刻就做出了反應。2008年4月18日,韓國和美國政府簽訂牛肉進口的協議;第二天,4月19日,韓國牛肉價格就下降了8%;到了4月27日,約7000名韓國養牛戶舉著“被拋棄的畜產農戶”、“哭泣的韓牛農戶”等標語,到政府大樓前集會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