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朝堂議事(下)(1 / 2)

\t“回皇上。”雖然水楚國國君已經動怒了,但聶無虛依舊站直了身子,直言不諱,“朝廷曆次平叛,都收效甚微。並非我水楚國的將士作戰不夠勇猛,戰陣之上不肯用命,實在是,平叛策略的問題。”

\t“你直接說你的良策。”水楚國國君怒不可遏,“朕倒要看看,你有什麼高見,我滿朝文武,居然不如你一個年輕人有見識。”

\t“啟奏皇上。”聶無虛說道,“並非我水楚國文臣不夠睿智,也不是我水楚國的武將不夠勇猛,而是,滿朝文武都明哲保身,他們不敢得罪雍王和定襄王。”

\t“胡言亂語,一派胡言。”丞相氣得渾身發抖,花白的胡子不住的抖動,“皇上,此子在金鑾殿大放闕詞,一個刀筆小吏,沒上過戰場,沒見過大世麵,也敢妄言兵事,指責朝廷以往的平叛方針。老臣鬥膽建議,將此子押入大牢,讓刑部定罪。”

\t“安靜,都安靜。讓人把話說完。”水楚國國君虛抬著手,往下壓了壓,止住了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的指責聲。

\t“謝皇上。”聶無虛拱手再拜,“臣的策略,其實並不高明。襄城之亂能否徹底解決,說到底,全在陛下一念之間。”

\t“全在朕一念之間?”水楚國國君黑著臉,笑著說道,“你倒是說說,如何在朕一念之間。”

\t“回稟皇上。”聶無虛說道,“臣的平叛策略,如果要想成功,就必須削減雍王和定襄王的封地,否則,就算是再派二十五萬大軍,襄城之亂依舊不能從根源上得到解決。”

\t“你說說,如果削減了雍王和定襄王的封地,你有何良策?徹底解決襄城之亂?”水楚國國君問道。

\t“回皇上。”聶無虛看著水楚國的國君,“要徹底的根除襄城之亂,必須從根源上入手。襄城那一帶叛亂由來已久,多年以來,積重難返,處理起來,極為困難。如果要徹底根除,必須快刀斬亂麻,剜肉止瘡,如此一來,就必須削減雍王和定襄王的封地,還田於民。”

\t“臣查過典籍和史料,襄城一代的山匪,都是襄城附近的四個省份的流民組成。流民生活不下去,這才進入襄城附近的連綿群山之中,自行開墾田地,以養家糊口,自謀生路。

\t根據史料記載,五百年前,襄城往西六十裏的連綿群山,以群山為中心,方圓五十裏不得有居民進入。

\t這是前人製定的政策,當時,之所以製定這樣的政策,是因為襄城往西六十裏的連綿群山乃是原始森林,裏麵猛獸出沒,百姓進入以後,很容易徹底迷失在原始森林中。

\t此外,那片原始森林,人煙稀少,朝廷根本沒花心思去管理,就把連綿群山五十裏以內的居民全部遷了出來,從那時候起,連綿群山五十裏內沒有村落,沒有居民,隻有閑散的采藥之人偶爾進入。”

\t“不錯,你倒是花了心思的,連前人的政策都一清二楚。”水楚國國君怒火漸漸平息,“那你再說說,為什麼非要削減雍王和定襄王的封地,襄城一帶的叛亂才能徹底根除?”

\t“回皇上。襄城的山匪,絕大部分都是無法生存的流民,他們無法生存下去,所以逃離了原先居住的地方,進入了襄城以西的連綿群山之中,自行開墾田地,養家糊口。

\t另外一部分山匪,則是各地的流寇、強盜以及犯了命案、重案的囚徒,他們為逃避我水楚國律法的製裁,也進入了襄城以西的連綿群山之中。

\t而襄城以西的連綿群山,這個地方是四省交界之地,屬於四不管的地帶,囚徒、強盜、流寇,這類人進入連綿群山,拉幫結派,欺壓流民,並時不時的到襄城附近打家劫舍,禍亂一方鄉裏,破壞地方治安,這就是那些山匪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