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朝堂議事(下)(2 / 2)

\t“嗯,不錯,看的出來,你是下過功夫的,分析的透徹。”水楚國國君笑了笑說道。

\t“謝皇上。這些山匪由極少數的囚徒、強盜、流寇和亡命之徒構成,絕大多數都是流民。所以,臣才會說,十萬大軍,足以平定襄城之亂。

\t要平定襄城之亂,就必須區別對待流民和那些不法之徒,隻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盡快將那些山匪鎮壓下去。”

\t“怎麼個區別對待?”水楚國國君和顏悅色,“你給朕細細道來。”

\t“臣的平叛方針,要需要陛下的兩道詔書。我十萬大軍直撲襄城,那些山匪雖然人數眾多,但他們是一群烏合之眾,定然敵不過我水楚國的虎狼之師。

\t我水楚國十萬大軍,雖然能夠殲滅山匪,但是一時之間,不可能全部將其剿滅,山匪依舊會逃進連綿群山之中,這時候,我水楚國大軍縱然進山清剿,也很難將山匪一網打盡。”

\t“不錯,曆次派兵鎮壓,都是這樣的結果。”水楚國國君問道,“你有什麼辦法,徹底剿滅他們?又需要我下兩道什麼樣的詔書?”

\t“回皇上。”聶無虛繼續說道,“這三個月來,臣在機略府任職,對我水楚國各地的戰事、叛亂,也算的上是了解。我曾認真分析過,叛亂的緣由,凡是戰事頻發、叛亂嚴重的地方,都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

\t“什麼問題?你說。”水楚國的國君看著滿朝文武,“你盡管直言,不要隱瞞,不要怕得罪人,出了什麼問題,朕替你撐腰。有朕在,天塌不下來。”

\t“謝皇上。這個問題,乃是我水楚國動亂的根源,如果這個問題不能根除,則我水楚國岌岌可危。倘若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則我水楚國四海升平,指日可待。動亂的根源,說到底,不過四個字——土地兼並。”

\t“什麼?”水楚國國君的臉色終於變了,“土地兼並?你繼續說。”

\t“不錯,真是因為土地兼並,那些個王公貴戚,巧取豪奪,不斷的兼並土地。平民百姓無地可種,所以才會變成流民。

\t臣查過史料,襄城一代的動亂,始於二百年前。五百年前,朝廷之所以能夠將襄城以西六十餘裏的群山附近的居民遷出,是因為,那時候水楚國人口少,且土地兼並現象不嚴重。

\t將連綿群山附近的居民遷出之後,那些居民有地可種,生產生活都可以得到保障。百姓生活有保障,自然不會發生動亂。

\t然而二百年前,土地兼並日趨嚴重,各地的豪強和官府勾結,成為了王公貴戚的打手,肆意侵占平民百姓的土地。平民百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所以才會變成流民,背井離鄉,進入連綿群山之中。

\t最近五十年,襄城一帶叛亂嚴重,說到底,是因為雍王和定襄王兼並收購了平民百姓的土地,百姓們無法繼續生活下去,大量的平民百姓變成了流民。

\t襄城以西的連綿群山,雖然山高林密,但是,那地方也有不少小塊的平原,從群山當中,開墾十幾畝薄田,並不是什麼難事,再加上進入連綿群山之中,不用繳納賦稅,所以那些流民反而能生活下去。”

\t“你繼續說,要把事情說清楚咯,不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平叛之策,我要你腦袋。”水楚國國君雖然這樣說,但心裏其實是非常歡喜的。

\t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機略府參知,居然有如此的戰略眼光,把襄城之亂的根源,說的透透徹徹,一清二楚。雖然聶無虛的話觸怒了水楚國國君,但水楚國的國君並不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