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最早飛上藍天的人——萊特兄弟(4)(3 / 3)

“不務正業!”

“聽說是要做個叫‘滑翔機’什麼的,打算飛上天呢!”

“什麼?要學飛鳥那樣子飛上天空?……太可怕了!”

“我說呢,他們經常癡癡地張著嘴,伸著脖子,望著老鷹就是為了這個……”

“這兩個不安分守己的家夥,又在異想天開。”

各種議論都有,甚至還有一些愛看熱鬧的人來到小倉庫旁邊往裏張望、窺視,以圖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更為奇怪的新聞。萊特兄弟受到的壓力是很大的,但萊特兄弟對於這些閑言碎語滿不在乎,就像沒有聽見一樣,依然按照自己的計劃,一點一點地在製作著自己的滑翔機。

超前的思維與行動,往往不能被人們理解和接受,常會糟到議論和嘲笑,這時沒必要去向周圍的人解釋,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等成果出來後,那些人自然會理解接受的。

在製造滑翔機的過程中,他們一方麵參考了利連撒爾的計算,另一方麵還參考著自己製作的匣型風箏,分毫不差地首先把木料鋸開,刨平,再把支柱用的木條刨光、削圓,然後組合起來,用釘子釘上,用鐵絲把一些部位纏緊固定好,最後再用優質結實的布料纏一層。萊特兄弟認為,即使是極小的部分也絕不能大意粗心,以免影響安全。經過幾個月的辛勤勞動,一架滑翔機終於製作完成。

每個不起眼的細節問題都有可能影響到全局。

和以前其他人製造的滑翔機不同的是,這架滑翔機不僅在樣子上,而且在功能上有很大改進。它有著上下兩層翅膀——機翼,操作的人要伏臥在上麵才能操縱,以前的滑翔機都是人站立在上麵,腳是垂著的。萊特兄弟想到小時候,在媽媽的指導下,在雪橇上爬著以減小風的阻力的事兒,靈感一來,就這麼設計了。

此外,為了使機翼的兩端能夠像老鷹的翅膀那樣自由彎曲,他們還在翅膀的前麵,加上了一塊安定板,用來防止在空中來回搖擺。

抓住靈感,敢於創新。

萊特兄弟的這架滑翔機翼展5.4米,在較低的主機身前方約1.2米處有一水平的前方向舵或升降舵,為保持首尾平衡,這個升降舵的尾翼可以升高或降低。操縱乘坐的筐架連有金屬絲,用來操縱機翼扭轉。隻要操縱者的身體從一邊向另一邊移動5厘米—8厘米,便足以達到扭轉機翼的目的。

接下來的問題是,飛行的地點該選在哪裏。

“要安全地放飛滑翔機,需要有一個風力大、周圍建築物和樹木都很少的地方才好。可代頓並不存在這樣的場所。”

這時,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法國科學家肖紐特。他們立刻給肖紐特去信,把設計滑翔機的經過,以及在什麼地方試飛較為安全妥當等問題向他請教。

肖紐特顯然對此事非常感興趣,他立刻在回信建議說,佛羅雷達的鬆鳥和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地亞哥,海風穩定,應算做理想的地方,但這兩個地方均缺少可供滑行的山丘,並且場地也不太大。最後,他建議不妨在卡羅菜納州或喬治亞洲的大西洋岸邊找一處合適的地點,詳細情況還得求助於當地的氣象部門。

如果我們自己找不到問題的答案,不妨向別人和這方麵的專家請教,也許,他們能夠提供我們本不知道的重要信息和方案。

遵照肖紐特的建議,萊特兄弟去信向當地氣象局征詢有關氣候、地點、風向概況等資料。氣象部門也熱情服務,提供了不少資料,還提供了有益的建議。根據氣象資料預示,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基蒂霍克這個地方,合乎他們的飛行要求。這個地方,總是有大風,場址也很大,不僅有山丘、而且周圍也沒有建築物和樹木等障礙物。理想的試飛地點終於選定了。

在多方麵建議的基礎上,最終能夠找到最合適的答案。

三、放飛夢想

1.像放風箏那樣試驗

試飛的地點確定以後,迫不及待的兄弟二人決定立即行動。

方案確定以後,要立即付諸行動。以免錯過時機,或因其他事務而耽擱。

他們把家裏和店裏的事務交待清楚以後,將滑翔機拆卸分解裝箱,攜帶著帳篷、食品。為了預防意外,還準備了大量的備用件。他們的箱子裏隻缺少一個構件,就是雙翼上用的長木條兒。威爾伯希望在基蒂霍克附近去買,因為這種長木條幾長達十八英尺,火車很難托運!

基蒂霍克是個人煙稀少的地方,距代頓很遠,那裏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沙地,終日海風勁吹。他所以選中了這個地方是因為這裏風速相宜。

選擇合適的地點非常重要,在不合適的地點得到的結果可能正好相反。一個選擇工作的年輕人,首先需要考慮的是適合自己專業和特長的工作地,一個企業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生產地點和市場發展重點。

威爾伯和奧威爾於1900年10月底的一天乘火車先到達諾幅克後,然後轉乘了另外一趟火車又繼續前進。他們經過了沼澤地帶,到達了伊麗沙白城。到了這裏,不能再乘火車了,他們隻好乘船前進。由於是第一次乘船,他們感到有點頭暈,有點想吐。

經過一番可怕的海上拚搏,小船兒及船上的萊特兄弟和他們的滑翔機險遭滅頂之災;最後,他們終於到達了基蒂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