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間,米·喬伊一共寫了2500封信。這最後一封信有2500個“請”字,接著還是“給我一份工作”這句話。見到第2500封求職信時,公司老板麥·約翰再也沉不住氣了,親筆給他回信:“請即刻來公司麵試。”
麵試時,公司老板麥·約翰愉快地告訴米·喬伊,公司裏有項很適合他的工作:處理郵件。因為他很有寫信的耐心。
當地電視台的一位記者獲知此事後,專程登門對米·喬伊進行了采訪,問他:為什麼每封信都隻比上一封信多增加一個“請”字?
米·喬伊平靜地回答:“這很正常,因為我沒有打字機,隻能用手寫。每次多加一個‘請’字,是想讓他們知道這些信沒有一封是複製的。”
這位記者還問公司老板,為什麼錄用了米·喬伊?
老板麥·約翰不無幽默地回答:“當你看到一封信上有2500個‘請’字時,你能不受感動嗎?”
世間最容易的事是堅持,最難的事也是堅持。說它最容易,是因為隻要願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說它最難,是因為真正能做到的,終究是極少數的人。隻要方向正確,成功有一個知易行難的奧秘,那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鞏俐的暗淡歲月
1983年初夏,她第一次參加高考,報考了山東師範學院藝術係和曲阜師範學院藝術係,都是聲樂專業,結果名落孫山。但她因強烈的自尊和不服輸的拚搏精神,絕不甘於失敗。
之後,她曾在山東省公安廳、山東省出版社總社讀者服務部、山東大學圖書館參加臨時工作。她一邊工作,一邊準備再次報考藝術院校。
1984年,她再次報考山東藝術學院藝術係聲樂專業,可結果還是未被錄取。
當時恰逢解放軍藝術學院表演係到青島市招生,她從藝心切,貿然報考,結果仍是失敗而歸。
兩年內的三次報考失敗之後,閑言碎語出來了。有的說她“好高騖遠”;有的說她“不自量力”;有的說她“心高命薄”……
麵對閑言碎語,她激勵自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隻要持之以恒地努力,自己的夢想一定會實現。
1985年春節過後,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尹大為導演根據她的情況和全國藝術院校招生的時間製定了一個輔導計劃,主要內容是表演藝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包括小品、詩歌、歌曲、舞蹈、無實物練習和觀察生活練習。最後,留了一點時間幫她進行應考準備,教她如何進行臨場發揮和掌握考場技巧。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她接受了尹導演“全方位的輔導”。
轉眼間兩個月過去,報考的時間到了。她試探著問尹導演:“我想第一誌願報考山東藝術學院,這樣保險。”
尹導演卻火了:“我輔導你這麼長時間,要考,就報考北京中央戲劇學院。”
尹大為的話激起了她那股自強不息的勁頭,經與家人商量,她報考了三所藝術院校:北京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她給自己定下目標,要力爭考上北京中央戲劇學院,確保考上山東藝術學院。
1985年5月,北京中央戲劇學院正式招考了。麵試順利過關後,她回濟南參加了全國統一考試。很遺憾,她的全國高考分數不甚理想,與高校錄取標準相差11分。
北京中央戲劇學院招生組的老師們為之可惜,但沒有輕易在她的名字上打上叉叉。招生組鄭重地寫了一份報告呈交上級主管部門——文化部藝術教育司,請求特別批準將她錄取。
文化部藝術教育司的批複很快下達:同意特別批準。因為文化部有個規定:專業考試列前三名者可以破格。而她的專業考試成績是名列前茅的。
她終於實現了青春夢想,登上了表演藝術的殿堂,成為北京中央戲劇學院表演係85級新生。
但是,即使在北京中央戲劇學院讀書的時候,她也有過被“退貨”的經曆:
當時,一位導演係的同學在某劇組幫忙,邀請她去成都演戲。她向老師請假,老師認為“觸電”也是好事,就同意了。沒想到,在成都賓館住了一陣,那位同學請她回去。她問為什麼?同學對她說:也許是導演覺得你不大合適吧,再說這戲拍不拍還說不準。就這樣,她從成都回到了學校。
這位屢敗屢戰、屢仆屢起經曆了暗淡歲月的她,就是電影《紅高粱》中“我奶奶——九兒”的扮演者,鞏俐。從此,她走出了暗淡歲月,成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
1987年,她榮獲柏林電影節最高獎——金熊獎。這標誌著中國電影第一次被世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