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她主演的《菊豆》獲美國第6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成為中國大陸第一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在好萊塢引起不小的反響;她主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榮膺“銀獅獎”。
1992年9月12日,在水城威尼斯舉行的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頒獎儀式上,頒獎典禮主持人宣布:由張藝謀導演的中國影片《秋菊打官司》榮獲金棕櫚獎,鞏俐因飾演秋菊榮獲最佳女主角獎。
1999年12月21日,法新社發表了一條消息:中國電影明星鞏俐被任命為第五十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將主持2000年2月9日至20日在柏林舉行的電影節。她還被命名為國際兒童婦女組織特別大使,為同時舉行的世界兒童電影節剪彩。
美國《時尚》雜誌稱鞏俐是20名“二十世紀最美麗的明星”之一,是“亞洲最亮的一顆明星”。法國《晚安》雜誌形容鞏俐是“永遠向前飛躍的明星”。
看來,即使是明星,即使是命運的寵兒,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鞏俐,這個走出暗淡歲月之後光彩照人的明星,與其說靠的是機會,不如說靠的是汗水,不如說靠的是永不言敗的拚搏精神。
順境逆境皆佳境
1966年,著名作家、史學家柏楊任中國台灣地區平原出版社的社長,親自負責《大力水手漫畫》專欄的編輯工作。
1968年1月13日,專欄刊出一張漫畫,其內容是:父子兩人購買了一個小島,島上隻有他們父子。他們建立了一個王國,並由父子兩人競選總統。
這幅漫畫使柏楊於3月4日被逮捕入獄。這期間他險些被槍決,因此有人說他是從地獄裏回來的人。這就是震驚中國台灣地區的“大力水手事件”。
剛被關進監獄時,柏楊曾經以死抗爭,甚至絕食21天。但他後來覺悟到,白白地死去毫無意義,並決心用自己的筆來喚醒正義和良知。
柏楊身陷囹圄,雖然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但是意誌並不消沉。在獄中,他苦讀《資治通鑒》。因為有書相伴,他在獄中忘記了坐牢的苦難。在漫長的9年26天中,他先後完成了《中國帝王皇後親王公主世係錄》、《中國曆代年表》和《中國人史綱》三部巨著。
監獄中熟讀《資治通鑒》的經曆,成為柏楊一生的巨大財富。這個經曆幫助他完成了自己寫作生涯中最浩大的文字工程——柏楊版《資治通鑒》。在此基礎上,他又耗費了5年時間,編撰了《柏楊曰》,成為柏楊版《資治通鑒》的精煉版。
對於許多人來說,牢獄之災無疑是滅頂之災,因為坐牢能將人的身心徹底擊垮。但對柏楊來說,不僅做到既來之則安之,而且做出了超凡的成績。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正是9年多的監獄生活,促成了他的幾部曆史文學巨著的問世!
正如柏楊自己所說,再大再苦的逆境,也有它積極的一麵。盡管監獄讓他失去了自由,但也讓他不受任何生活瑣事的幹擾,有時間專心研讀《資治通鑒》,完成了幾部鴻篇巨作。
其實,任何事物的兩極都是相通的,順境和逆境也並沒有截然不同的界線。如果不懂得珍惜和把握,那麼順境之中就可能隱藏著災難,從而變成逆境。相反,如果在逆境中懂得奮發圖強,那麼逆境也可能成為順境的開端。心態變了,逆境就不再是絕境,反倒可以變成順境、佳境、自在境。
禪宗中有一句話說得妙:“順境逆境,都是增上緣。”這就是說,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可以是好境界,都能幫助人們增長智慧,積累經驗,成就事業。
不認輸就有機會
米契爾曾經是一個相當不幸的人。
一次意外事故,使得他身上65%以上的皮膚都被燒壞了,不得不在醫院裏做手術,而且陸續做了16次。手術後,他無法拿叉子,無法撥電話,也無法一個人上廁所,但以前曾是海軍陸戰隊員的米契爾並不認為自己被徹底打垮了。他滿懷信心地說:“現在,厄運隻不過是讓我倒退到了一個新的起點,我完全可以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之船!”
僅僅6個月之後,他竟然可以獨自一個人駕駛飛機了,醫生們認為這簡直是一個奇跡。
後來,他和兩個朋友合資開了一家公司,專門生產以木材為燃料的爐子。由於經營有方,這家公司發展成佛蒙特州的第二大私人公司。
米契爾開辦公司後的第四年,他駕駛的飛機剛剛起飛就意外地摔在了跑道上。他的12條脊椎骨全被壓得粉碎,腰部以下永遠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