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一次走進舞廳的經曆,趙一荻覺得舞場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麵目猙獰,女人們雖然嫵媚風情,卻很有分寸,男人們基本上都彬彬有禮,很有謙謙君子的風度。後來趕上自己空閑的時候,姐姐們要帶她去舞場,她也不再抗拒了,甚至還學會了一些最簡單的舞步。姐姐們都稱讚她很有跳舞的天分,一上場伴著舞曲就知道是什麼舞,走什麼樣的舞步,而且舞姿優美,跳得像模像樣的。
學會了跳舞的趙一荻無論是眼神和身段都多了一些成熟女性的嫵媚,其實那年她也不過十五歲的年紀,著實還算是個小女孩。在今天,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子還在上中學,還在迷戀溫馨的粉紅少女裝,還在向爸爸媽媽撒嬌。民國時代的女孩子雖然已經掙脫了許多封建桎梏,但是,嫁得好還是她們最好的人生選擇。在出嫁之前,她們讀書,培養各種愛好,貌似社會大環境已經給了民國女性很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其實,這些都不過是鋪墊,是在為她們將來嫁一個好男人做鋪墊。
趙一荻的大姐趙絳雪算是嫁得不錯的。
趙大小姐是個美人,她的郎君叫馮武越,廣東番禺人,是任中國銀行總裁馮耿光的兒子。馮武越少年時代就留學法國,著文立說、寫字畫畫都很精通。
雖然馮武越少年時代就很文藝,但是他老爸並沒打算讓他成為文藝青年,辛亥革命那年,十六歲的馮武越被送到法國,然後是比利時,他在國外學習的是航空和無線電這些在當時中國人眼中最先進最前沿的新領域新技術。學習結束後,他也沒急著回國,而是在歐美各地一邊遊玩一邊實習。對他來講,旅遊也算是實習了,在海外的一切見聞都是新奇的,都是一種學習。回國後,馮武越在航空界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成了張學良的法文秘書。
張學良骨子裏喜歡洋派,喜歡新潮,對馮武越這個法文秘書很賞識和器重。馮武越在張學良手下任過東北航空公署設計主任和東北文化社主任等職,那時候他雖然在東北軍任職,但屬於文職官員。
馮武越和趙家大小姐趙絳雪在1921年結婚,婚後小夫妻經常住在沈陽,和家人接觸的機會少了。趙絳雪出嫁的時候,四妹趙一荻還不到十歲,一臉的懵懂,根本不知道大姐出嫁是怎麼一回事。
後來,馮武越身體有恙,得了嚴重的脊椎結核病,被病痛折磨得經常直不起腰來,就從沈陽回到天津,想重拾少年時代的舊夢。1926年,馮武越先是被聘任為《益世報》總監察兼撰述,這種打工仔的身份總是讓他有挺不起腰杆的感覺,當然,在生理上他的腰杆本來就挺不起來了,如果心理上不挺起來,會讓他感覺更痛苦。於是,1926年7月7日他創辦了以京津新聞為主要內容的《北洋畫報》,這份刊物受到了張學良的資助,也就是說,張學良也是《北洋畫報》的股東之一。
馮武越確實是做傳媒的天才,他創辦的《北洋畫報》內容豐富,包括時事、社會活動、人物、戲劇、電影、風景名勝,及書畫等,圖文並茂,生動活潑。這份報刊有專門的副刊版,可以連載長篇小說,登載隨筆、名畫、漫畫等。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北洋畫報》每期的封麵上都刊登一幅美人名人照片,名人主要是當時的軍政界名人,美人的麵貌就寬泛多了,戲劇電影界的女明星女大腕,有紅遍天下的交際花,有名媛閨秀,也有學校的清純女生。就這麼說吧,隻要你夠美、夠出名、夠富,就都有可能登上《北洋畫報》的封麵。這份報刊在北方的發行量很大,從辦刊初期的周刊,到三日一刊,後來改成隔日刊。美女們隻要上了這個封麵,一夜之間就能紅透北方,比她們泡多少次高級舞場效果都好。於是名伶貴婦名媛們紛紛行動起來,想法設法走各種後門上《北洋畫報》的封麵炒作自己,一旦炒紅,便身價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