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一生的第一個重大轉折點不是他老爸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而是在“九一八”事變。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軍不放一槍,全軍撤到關內。張學良“不抵抗將軍”的帽子戴定了。

那一天的張學良在哪裏,他在做什麼?

那一天的趙一荻在做什麼?

在那個特殊日子的重大事件發生時,張學良被全國人民質疑是正常的,雖然他自己覺得冤枉,畢竟他是當事人,最冤枉的是那幾個和他有著各種關聯的女人,一個是他的紅粉知己趙一荻,一個是當紅影星胡蝶,還有一個是那個年代的京津名媛朱五小姐。

“九一八”事變爆發,關於張學良的各種傳言紛紛擾擾,本來就因為風流而聞名的張少帥,自然少不得在男女情事上被人們猜忌。一些人猜測,那個夜晚,當東北那邊山河塗炭的時候,張學良正在京城帶著他的情人趙四小姐以及關係有些曖昧的朱五小姐,到娛樂場合歌舞升平,遇上當紅影星胡蝶,於是摟著胡蝶翩翩起舞。

那邊是國土淪陷的隆隆槍炮聲,這邊是燈紅酒綠紅男綠女的奢靡生活,這種猜測如果不是被國民黨元老馬君武落實到文字上,也還好一些,關鍵是馬君武在根本不了解內情的情況下,寫了兩首題為《哀沈陽》感事詩,於1931年11月20日發表在上海的《時事新報》上,詩是這樣寫的:

之一

趙四風流朱五狂,

翩翩蝴蝶最當行。

溫柔鄉是英雄塚,

哪管東師入沈陽。

之二

告急軍書夜半來,

開場弦管又相催。

沈陽已陷休回顧,

更抱佳人舞幾回。

這兩首詩,是在諷刺張學良在“九一八”之夜嘉興失守的嚴峻形勢下,依然摟著美女跳舞的事情。如果光說張學良不抵抗,還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力,關鍵是他摟著美女跳舞,一下子點亮了人們的眼球,激活了一顆顆蠢蠢欲動的八卦心,人們競相傳頌這兩首詩。詩寫得並沒有太多的文采,卻有人把這兩首詩背得滾瓜爛熟,在茶餘飯後作為談資。

短短的兩首詩,像是很八卦的花邊新聞,裏麵不僅僅涉及到了風流韻事,還涉及到了女人,而且一下子就涉及到了三個:趙四小姐趙一荻、朱五小姐朱湄筠、影星胡蝶。

一個傷及幾個人的冤案就這樣出爐了。

趙一荻自然是一號紅顏禍水,她和張學良的那點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人們猜想,那個夜晚,趙四小姐一定是陪在張學良身邊的,她對外的身份是女秘書,是女侍從,從傳說中的私奔之後,幾乎所有可以帶女人的場合,張學良身邊都少不得她的陪伴。這樣的女人,不管她做沒做什麼,都是板上釘釘的紅顏禍水,誰讓她蠱惑張學良的心智來著?

按照許多史料記載,那個夜晚,趙一荻的確和張學良在一起,不過他們沒有在舞廳跳舞,而是在京城的一座戲樓聽戲。

那年的夏秋,張學良大多數時間是在京城度過的。自從父親張作霖在皇姑屯遇難身亡和三兒子張閭琪因病檢查身體時胸透機神秘爆炸死去後,張學良的身體經常出狀況。那一年的五月底,張學良因患嚴重的傷寒症到協和醫院診治,好像這場病曠日持久地治療了幾個月。那時候日本人已經開始經常挑釁鬧事,蔣介石給張學良定的調調就是不許抵抗,他也無奈,眼巴巴看著日本人得寸進尺。

到了初秋,張學良的病已經基本痊愈了,不過依然在協和醫院休養,於鳳至和趙一荻這兩個女人住在京城陪著他。養病期間,已經恢複得差不多的張學良各種外事活動都出席一下,大多數時候是趙一荻陪著他,於鳳至自從小兒子病逝後心情一直不好,很少參加場麵上的事。

偶爾,趙一荻也會陪著張學良到舞廳跳跳舞,但是,“九一八”的那天晚上,他們的確沒有進舞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