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青山綠水間的小木屋(1 / 3)

1944年,日軍開始實施打通“大陸交通線”行動,製訂了所謂的“一號作戰計劃”,組織數十萬兵力發起了豫湘桂戰役,進攻河南,襲擊湖南,奪取了長沙、衡陽,然後又侵占桂林、柳州、南寧,到那年冬季,貴州獨山也被攻陷。張學良的關押地看起來也不安全了,他又被轉移到桐梓“小西湖”囚禁。

桐梓“小西湖”比息烽集中營強不了多少,他依然像真正的囚徒。這個地方從外麵看景色優美,像杭州的西湖,其實也是個小集中營,張學良的行動更加受到限製,他除了靠聽聽收音機了解一點外麵的情況,幾乎和外界斷了一切往來。

趙一荻每天幫他調台收聽收音機裏的新聞,其實裏麵的新聞大同小異,嗲聲嗲氣的女播音員聽上去懶洋洋的,播送的新聞也沒什麼太大價值。

1945年9月的某一天,一條新聞讓張學良為之振奮,抗戰勝利了,日本鬼子無條件投降了。

張學良怕自己聽錯了,問一直專心致誌聽收音機的趙一荻:我沒聽錯吧,日本人投降了。

趙一荻也是一臉驚喜:我也是聽裏麵這麼說。

他們擁抱在一起,興奮、激動。

張學良首先想到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了,老蔣應該放自己出去了。

趙一荻想的是:他們如果被釋放,就可以見到兒子了,她已經五年沒有兒子的消息了,他應當長成一個青春小帥哥了。

他們確實要離開桐梓“小西湖”了,看守他們的特務說這回要把他們送到重慶,然後乘機到南京,和楊虎城一同去見蔣介石,然後讓他們恢複自由。

張學良和趙一荻相信了,他們憧憬著自由的日子,那幾天他們興奮得吃不下睡不著,以為這回真的盼到頭了。

然而現實情況卻不如他們所想蔣介石並沒有放他們出去,不但沒有釋放張學良,還把他轉移到了重慶歌樂山鬆林坡的戴公館。按照蔣介石自己的解釋,他擔心張學良被中共利用,這樣做也是為了保護他。和張學良一起發動西安事變的楊虎城將軍也是這樣被蔣介石“保護”著,有所不同的是,蔣介石在和共產黨的內戰中慘敗逃離大陸前,楊虎城舉家死在他的屠刀下,張學良則在1946年11月就被長途跋涉押往台灣新竹井上溫泉繼續幽禁,如果他沒有離開大陸,會不會也落得楊虎城的下場,誰也說不好。

張學良也不知道自己會被蔣介石送到台灣,在重慶的戴公館住了沒多長時間,又要被轉移了。他已經習慣了不停地被轉來轉去,這次轉移到哪兒,他並不知道,其實知道和不知道沒多大區別,蔣介石心血來潮,高興讓他去哪裏他就必須去哪裏。這次去的地方路途似乎更遙遠,事先已經告訴他要坐飛機走,是去南京嗎?

這十年張學良一直被關押著,許多事情他是不知道的,他不知道1946年1月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向蔣介石提出釋放張學良,蔣介石表麵上答應了。張學良關押在重慶的時候,老蔣曾經派人和他談過條件,張學良如果答應了那三個條件,就讓他恢複自由:條件一,向社會公開說明西安事變是因為上了共產黨的當;條件二,恢複自由後立即帶著他的東北軍去打共產黨;條件三,不打共產黨也可以,立即出國留洋。這些條件張學良一個都沒答應,蔣介石煩了,現在你還敢跟我玩這個,看來你的心跟共產黨貼得很近啊。

1946年10月,蔣介石帶著宋美齡到台北參加台灣光複一周年慶祝大會,意外地發現,台灣這塊土地是淨土,沒有被紅色浸染,他一到台北就受到熱烈歡迎,那些人如同他的粉絲,他找到了做政治明星的快感,這是這麼多年在大陸所沒有享受過的。他高興之餘對采訪他的記者說:

台灣尚未被共黨分子所滲透,可視為一片淨土,今後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一模範省。則俄、共雖狡詐百出,必欲亡我國家而甘心者,其將無如我何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