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間路有潼江險
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斷正長吟。人間路有潼江險,天外山惟玉壘深。
--《寫意》
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人生就是一把戒尺,分階段地訓斥,在每一段人生,都會得到一種領悟。
人間路險,李商隱的人生路也是多磨難,崎嶇、坎坷,用心酸和苦痛來奠基,無奈卻總是礙著前行,在坎坷的途中他從未放棄。
那一年,堂叔病重,李商隱離開了令狐府,那個庇護他,給予他莫大好處的地方,他都必須要割舍。授業恩師固然重要,功成名立亦不可缺,是金子總是能發光的,失去了再奪回來就是。但是生命隻有一次,錯過了,就是幾世的輪回,懺悔了幾生也是無用的,遺憾一輩子的事情。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情不待。”這是從古到今多少仁人誌士發出的無奈感慨。功名利祿何以取代親情,歸心似箭的他,離開刺史府,來到汴河岸邊,柳枝輕拂,河水翻滾,一浪高過一浪,向遠處天際奔湧。就這樣,李商隱錯過了人生中第一個通向輝煌巔峰的機會。
這時候,李商隱已經在恩師的幫助下取得了鄉貢的資格,馬上就要入京考試了,如果這一朝得中,那麼入朝為士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他的恩師令狐楚雖然有些惋惜,但也是讚同的。禮義廉恥,知恩圖報,堂叔對待他有如親子,父親病了,哪有兒子不回去探望的道理。
李商隱的堂叔是一個多才得人,古文、書法皆有造詣,小說、經學也是精通,雖不像曹植七步成詩,精典史故也是信手拈來。從小的時候就開始教李商隱讀書,還有李商隱年幼的弟弟。堂叔對待李商隱亦總是有所不同的,他覺得那個寂寞又清傲的少年,總是需要多一點關懷,多一些疼愛。
堂叔和大多數的讀書人一樣,喜好藏書,家中有很多好書。那藏書的地方,就是李商隱的天堂,每當有空閑的時候都埋在裏麵不肯出來。李商隱是一塊幹涸的土地,他急需大量的知識來澆灌這塊貧瘠的土地。
日子,雖然艱難,但是有了堂叔的愛護,這些書的陪伴,李商隱甘之如飴。艱苦,但是溫暖,生活貧窮,但精神富有。堂叔對李商隱的恩情重於泰山,這輩子,直到壓彎了腰,他能償還的也隻能是滄海一粟罷了。這樣的恩情怎能忘,這樣的堂叔如何棄,舍掉了生命都可以,更不要說那未知的前途了,沒了家人,總是金箔滿地,又與何人分享。
辭別了恩師,李商隱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家鄉,在府中相識的一些人聽到他要離開的消息,也紛紛來勸解,他們隻知道分清利弊,可是不在己身,難懂人心。人世白雲蒼狗,未來總是不知名的,讓人向往,也有些畏懼,終日作著美好的夢,等著霓裳羽現,頂戴花翎。
“欲取鳴琴彈,恨不知音賞”把握今朝,今朝的人,今朝的事,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錯過了,就不會再有補上的機會。李商隱回到家的時候,看到那個總是擋在自己前麵,堅實的身軀如今因為病痛的折磨已是萎縮,慈愛的笑臉也爬滿了皺紋。他的心,不禁一陣酸澀。
心裏的那座山塌了,李商隱當即跪倒在床前大哭起來。從前是堂叔把他抱在懷裏,如今他也要為這位父親一樣的堂叔來擋風遮雨。
堂叔卻是格外欣慰的,他覺得李商隱還是的懂事,當初的令狐府的擔心也是多餘的,他教出來的孩子怎麼也不會變成那樣的浪蕩子。
堂叔的病很嚴重,終日都要吃藥,李商隱就守在病榻前,端茶送水,一一照全。他時常會給堂叔講自己在令狐府的事情,講堂叔走後自己是怎樣地深刻反省,怎樣地勤奮苦讀。有時候,他還會吟誦幾首新作,讓堂叔點評。叔侄兩還偶爾議論朝政上的事,各抒己見,雖然有時候會有分歧,但都是微風和細雨的差別,錙銖必較間也是和眴的溫然。
每每在病榻前歡笑,轉過身去就已是淚流滿麵,看著堂叔一日日地衰老,李商隱內心火燒得煎熬,無可奈何地悲愴。而麵對這樣的現實他能做的,卻隻是在床前多給堂叔帶來一些歡笑。
在李商隱盡心陪伴了一年,堂叔就離去了,年僅四十三歲,算得上是英年早逝了,他在李商隱的世界裏像風一樣離去,卻留給李商隱無盡悲傷的回響。
堂叔在世的時候,在生活上,總是接濟李商隱一家。旁人看這一家子,沒了男主人,生活艱難,唯恐避之不及。隻有堂叔,添柴送米,他就像那冬天裏的一把火,燒得他們一家人心頭暖暖。李商隱的學業也是堂叔一手教出來的,堂叔因為在年輕的時候上過太學,但懷才不遇的他卻沒能進了朝廷做官。但他博學仁德,仁義正直,是個品德高尚的讀書人。
如今堂叔離世,李商隱的精神世界頹然崩塌。他終日昏沉,病了好些天,隻是強撐起來,為逝去的堂叔寫下了祭文。
“某爰在童蒙,最承教誘。違訣雖久,音旨長存…… 追懷莫及,感切徒深……曾非遐遠,不獲躬親。瀝血裁詞,叩心寫懇。長風破浪,敢忘昔日之規。南巷齊名,永絕今生之望。冀因薄奠,少降明輝。廷慕酸傷,不能堪處。苦痛至深,永痛至深!”
淒清,哀婉,痛失了一切,怎樣的痛哭流涕也不能表達出來。這個死亡是事實,就像晴天霹靂,砸在了李商隱的頭上,砸得他頭昏目眩,迷茫得看不清方向,他朦朧地記得什麼,卻又恍惚是什麼都不知道。李商隱身體本來就很虛弱,如今突遭此境遇,更是鬱鬱寡歡。
在床上昏沉了好幾天,他多麼想就一直這樣沉睡下去,那樣就不會記得悲痛,不會知道至親至愛的堂叔已經離開了人世,從此再也不能出現在他的身邊,鞭策他,包容他,關心他,像父親一樣愛護他。
他還記得有一次趕路,在一片空曠的土地上鋪蓋了一層白骨,有的還粘連腐爛的肉,齜牙咧嘴,猙獰地笑。年幼的李商隱被嚇壞了,這個平日裏連殺雞宰羊都不沾手的少年,看到這腐肉白骨真是嚇壞了,他不禁聯想,生前要如何,死後才這樣魂歸無所依,在這荒野守著大片大片地寂寥。
戰爭,伴隨的就是死亡,一將功成萬骨枯,多少紅顏悲白發。堂叔告訴他,這是無可避免的,亂世之中,安穩度日是如此艱難,功成萬古,紅顏白發,牽係的也就是一兩個的命運罷了。無法選擇命運的人,就注定隻能被別人主宰。
年幼的李商隱那時候就在心裏隱隱下了一個決心,一定要功成名就,做個富貴人上人,做一番大事業,保護身邊的人,幫助那些被命運作了木偶的人。殊不知,牽牽絆絆,兜兜轉轉,李商隱的一生都被別人牽著。小的時候為了貼補家用傭書販舂,後來被令狐楚恩師指引科考風雲,中了皇榜亦隻能在派別鬥爭中如浮萍般搖擺,始終定不了根,作不成自己的造型。
有人說,很多事不能強求,命運這種東西是隨機的,我們誰也無從知曉自己抽取的是長命百歲,抑或是坎坷年華。當它來了,我們隨遇而安,守著安寧歲月,靜好一生。做一朵從容的白蓮,在豔麗的群花中陡然綻放,以與眾不同的美,折煞世人,守候最後一片花瓣的飄落,再一點點歸於泥土,留下若有似無的芬芳,迷幻曾經。
李商隱的情感是熾熱的,火一樣的燃燒,熊熊的大火,不溫暖別人,最後就燃燒自己。他被無法釋放的感情囚困著,折磨得下不了床,有的時候躺在床上他就會想,人都有一死,也不知前程如何,唯今如此艱難,那活著還有什麼樂趣。這樣的念頭一發不可收拾,不念青燈古佛,沒有綺麗夢幻,他終日行走在灰茫茫的霧色之中,沒有勇氣選擇死亡,那就沉淪吧。那個剛要翩翩崛起的少年,還未遠翔,就丟了翅膀,踉蹌踽踽前行。
2.欲構中天正急材
欲構中天正急材,自緣煙水戀平台。人間隻有稽延祖,最望山公啟事來。
--《贈宇文中承》
那一年,春花正好,星光爛漫,萬物複蘇的季節,人們滿懷著夢想,在春天播種希望的種子,殷勤地以智慧來灌溉,一點一滴地飼養自己的夢想,即使滿懷焦慮,也要一絲不苟,安靜從容地為夢想付諸努力。
李商隱在恩師令狐楚的門前徘徊了很久,他渴望恩師的幫助,卻不知該用怎樣的姿態進去。
寒窗苦讀,豈是三年五載之朝暮。科舉三年一次,人的一生縱是平常壽命也要甲子之久,屆屆參考,又怎麼會有不成功之理。旁觀人,總是理智而無情的,能把別人分解得七零八碎,還能有理有據,引經據典讓人啞口無言。而當局者,卻隻能將所有的知與不知的痛,打碎了牙也要咽回去。
莘莘學子,擁擠在科舉這窄橋之上,擁擠的人群有人前行,有人被擠了退後,還有可憐地墜入橋下湍急的水中。科舉就是一個劊子手,功成名就是散發誘惑氣息的餌,明明是咫尺之間的距離,一伸手就夠得到。明明是這樣的不公平,明明是這樣的簡單,有的人實力足夠強悍,拿到了豐富的禮物,有的人在伸手的刹那就沒有了回頭的機會。因為那博得功名,不單單是自己的力量,還需要上麵有一個人為他拿著那把權利的刀,才可以安然地走向仕途之路。
每一次科舉的考場,就是一次殘酷的精神刑場。慘淡收場的人,看似沒有什麼損失,卻已經在靈魂的世界裏經曆了一次生死。這一切,李商隱都懂得,但是已經沒有回頭的路,他不能輸,他不隻是他自己,他背負死去的堂叔的期望,還有家中的母親等待。如今,他已經沒有退回去的力量,就算是刀鋒劍影,他也不能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