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一旦真去冒險,則給他以堅決的回擊。赫斯是希特勒丟給丘吉爾的誘餌,而丘吉爾卻要讓希特勒自己吞下這個誘餌。希特勒和德國其他領袖都堅決反對在東西兩線同時作戰,英國的態度使他們沒了後顧之憂。
30年代,希特勒曾不止一次地玩弄過英國的首相和其他國務活動家,尤其是內維爾·張伯倫曾多次被希特勒愚弄。而這次,丘吉爾卻愚弄了希特勒,並給他帶來了毀滅性的後果。
1941年6月22日淩晨4點,外交部接到德國進攻蘇聯的消息。丘吉爾曾嚴令身邊的工作人員,除非是德國進攻英國,不能在8點之前叫醒他。8點鍾,工作人員才叫醒了丘吉爾並向他報告了德國進攻蘇聯的消息。丘吉爾感到非常興奮,因為這是他任首相以來得到的最好消息。英國廣播公司9點鍾廣播了丘吉爾的演講,丘吉爾說:“我們要給予俄國和俄國人一切可能的援助。俄國的災難就是我們的災難。”
在這個時刻,丘吉爾表現出了一個大政治家的風度。在英國,沒有哪一個人比丘吉爾更堅決地敵視蘇聯,但也是丘吉爾最充滿熱情地要和蘇聯結盟,要支援蘇聯。
7月12日,英蘇簽訂了在對德戰爭中采取共同行動的協議,英國準備向蘇聯提供軍事援助。8月,丘吉爾和羅斯福在大西洋的一艘軍艦上會晤,這是他們第一次會晤。結果,雙方擬定了大西洋憲章,決定共同援助蘇聯,向它提供武器和戰略物資,並聲明英美兩國在戰勝德國和它的附庸國之後致力於建立公正和民主的世界。
丘吉爾希望美國盡快參戰。在遠東,日美關係日益緊張。日本已經同德國結盟,日美衝突終將導致美德開戰。因此,丘吉爾盡一切可能慫恿美國政府對日本表現強硬。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開始。有了蘇聯和美國的參戰,英國取得了戰爭勝利的實際保障,英國得救了。
1942年底,英軍在北非戰場轉入反攻,並取得阿拉曼戰役的重大勝利。很快美軍在太平洋轉入反攻。
1943年2月,蘇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盟軍由防禦轉入反攻。
1942年,是決定反法西斯戰爭勝敗的關鍵一年。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同他的參謀部擬訂了開辟第二戰場的計劃,以便減輕蘇聯戰場的壓力。但是英國統治集團的傳統政策是盡可能借用他人之手進行戰爭。丘吉爾決心把這次戰爭中的主要重擔加在同盟國肩上。丘吉爾政府在有了強大盟友之後,決定英國軍隊主要在中東和地中海地區作戰,而在歐洲大陸消滅德軍主力的任務應主要由蘇聯承擔。為扭轉蘇德戰場的局麵,斯大林曾一再提出英美在西線開辟第二戰場,丘吉爾卻一再拒絕。
羅斯福則同意在1942年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1942年4月,美國總統便派私人代表哈裏·霍普金斯和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到英國與丘吉爾談論在西歐登陸的問題。當時商定,1942年小部分英美部隊首先在西歐登陸,然後在1943年再向西歐投入大部隊。這一決定不符合丘吉爾的願望,沒過多久他便拒絕執行這一決定,使美國人感到受了丘吉爾的愚弄。
1942年5月,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訪問倫敦。他問丘吉爾,關於1942年從蘇德前線至少引開德軍40個師的前景如何。丘吉爾詳細地談了登陸的條件、地點、意義,但絕口不談登陸的時間和登陸軍隊的規模等具體內容。丘吉爾知道,莫洛托夫還要前往華盛頓訪問,所以他建議莫洛托夫從華盛頓返回後再來倫敦,那時他將根據華盛頓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情況給予具體答複。
5月30日,莫洛托夫同羅斯福會談。最後,總統請莫洛托夫轉告斯大林:“我們希望在今年開辟第二戰場。”
丘吉爾在焦慮地注視著蘇德戰場,他擔心蘇聯不願單獨對德作戰,而同德國簽訂和約退出戰爭。莫洛托夫從華盛頓返回倫敦時,英國政府同意1942年內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這一決定已正式寫入英蘇聯合公報。實際上,這是丘吉爾給斯大林設下的騙局。這個聯合公報的目的是要鼓舞蘇聯,而丘吉爾的實際行動則是繼續拖延第二戰場的開辟。
1942年7月,丘吉爾和羅斯福舉行了單獨會談。他們決定1942年在北非登陸而不是在歐洲。丘吉爾準備親自向蘇聯政府通報上述決定。為完成這一微妙的使命,他於1942年8月到達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