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在巴登一巴登和“五一三”時期的老夥伴談了些什麼,眾說紛紜。但是可以猜得出,戴高樂在處境艱難之際,希望得到武裝部隊的支持。
在這期間,巴黎的各種政治力量都在積極活動。最引人注目的是皮埃爾·孟戴斯·弗朗斯和弗朗索瓦·密特朗,他們分別表示願意在必要時受命主持法國政務。
戴高樂的擁護者也在積極活動,他們準備對工人和學生運動進行一次聲勢浩大的反示威,以協助戴高樂穩定局勢。問題很明白:如果第五共和國真的出現危機,戴高樂在危機中被趕下了台,對於整個戴高樂派都是致命的打擊。戴高樂派開展了聲勢極大的宣傳攻勢,他們說,如果局勢繼續惡化,各派力量繼續尖銳對立,法國將難免發生內戰,那時就有可能出現獨裁政權。他們還說,在局勢失控的條件下,法國共產黨將有可能掌握政權。戴高樂主義者集結起來了,他們決定5月30日在協和廣場進行支持戴高樂的反示威活動。
30日,戴高樂從科龍貝回到巴黎。離開愛麗舍宮24小時之後,戴高樂恢複了鎮靜,似乎是胸有成竹。
30日下午2時,戴高樂在愛麗舍宮與蓬皮杜見麵,根本沒有提到他同馬絮談了些什麼,好像全然沒有那回事。戴高樂隻是對蓬皮杜說,他決定現在不進行公民投票,準備解散議會,重新舉行大選。戴高樂打算通過重新選舉國民議會的辦法來檢驗政權的穩定性。簡短的內閣會議開過之後,戴高樂便在4時30分宣布:“我宣布解散國民議會。”接著,戴高樂大談了一陣所謂共產主義對法國政局的威脅,號召所有的戴高樂主義者走上街頭。
議會改選於6月23日開始,兩次投票先後在6月23日和7月1日舉行。選舉結果,戴高樂派得346席,其他各黨派共得117席。戴高樂在一段一籌莫展的痛苦時刻之後又取得了勝利。
然而,蓬皮杜總理卻不為勝利感到興奮。他感到問題沒有解決,戴高樂也不信任他,戴高樂的巴登一巴登閃電旅行就是證明。蓬皮杜決心辭去總理職務,戴高樂曾挽留了一二次。大選後,戴高樂終於在7月10日在答複蓬皮杜辭呈的信中確認,不再任命蓬皮杜為內閣總理,接任的是原外交部長顧夫·德姆維爾。
蓬皮杜至此當了6年多的總理。戴高樂和蓬皮杜之間芥蒂越來越深了。當戴高樂日益進入老境的時候,盛年的蓬皮杜在承當繁重的政府事務中愈來愈引人注目了。特別是在“五月風暴”期間,戴高樂幾乎無能為力,蓬皮杜卻十分活躍。據說蓬皮杜還幾次流露出接替戴高樂出任共和國總統的想法。
風暴過去了,戴高樂卻不能安靜下來,因為法國似乎大病了一場,顯得虛弱無力。他打算向全國提出一個大規模區域改革方案,借此使政權更加鞏固。
最後的政治鬥爭
戴高樂為收拾風暴過後的殘局,他解散了國民議會。他要把改革深入下去,作最後一搏。
7月3日,在內閣會議前,總統和總理進行例行談話。戴高樂突然問蓬皮杜,是否已決定與他一同推行“參與製”。參與製是戴高樂提出的社會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是提供勞資合作,工人可以分享企業利潤,參與企業管理。蓬皮杜感到很意外,並有些擔心,因為戴高樂明知他對“參與製”是有保留的。這次談話的結果自然不妙。
事後,蓬皮杜向總統府秘書長特裏科申明,他已經厭倦了,他真的很想辭去總理職務。而戴高樂認為五月風暴已基本平息,撤換蓬皮杜的時機已到,也就順水推舟地同意了蓬皮杜的請求。消息傳開後,各界人士絡繹不絕地前來勸蓬皮杜留任,他們認為,大選甫告成功,組織者卻掛冠而去,豈不是太可惜。蓬皮杜又改變了主意,可特裏科告訴他,戴高樂已任命了原外交部長顧夫·德姆維爾擔任新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