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內容回顧能將參與式培訓的特點導致的看似不太嚴謹的結構關係進行梳理,從而加強培訓參與者對培訓內容和邏輯關係的理解。另一方麵也是對培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不足的修正和補充,明晰強調了一些概念和內容。
(九)社會性別分析
1.站立場:
☆經濟發展了,婦女地位自然會提高;
☆提高婦女素質是實現男女平等的關鍵;
2.政策分析:
案例3:國家公務員退休年齡男女各不相同;
案例4:土地承包政策,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
小組討論。大組分享。
1組:(公務員暫行規定):(1)該政策產生的原因:隻考慮女性的身體狀況;但未考慮女性的退休待遇。有男女不平等的因素,因女性比較男性壽命更長,但退休早。(2)產生的影響:待遇跟不上男性,退休早無法拿到全工資。女性55周歲時仍有精力工作,但卻失去了工作機會。縣處級女幹部過少。女性提前退休不利於減輕勞動強度,不利於身心健康。對社會的影響:男女不平等,對女性參政議政產生消極影響。不利於社會的進步。不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2組(土地政策):案例反映出的問題:政策實施後,出現了新的男女不平等現象,婦女的權益受到侵害。該政策實施前後無土地婦女增加。建議:根據每個家庭實際人口數調整分配土地。
概念:社會性別覺悟、社會性別盲點
站立場是一個較為輕鬆、反向、熱烈的活動,確能在討論中澄清一些模糊的認識,會占用不少時間,但效果不錯。這是一個使培訓參與者再體會、再思考的過程。
政策分析這一環節的安排是使培訓參與者在具體社會性別覺悟的基礎上,能對不同的社會政策保持必要的性別敏感性和獲得基本的分析視角和能力。
(十)社會性別分析工具
1.介紹哈佛工具:男女活動(哪些活動?誰做?)、圖表和男女資源使用、支配圖表。
2.小組練習:結合兩個工具,分不同群體討論各自社區的情況。
3.大組分享:根據所列各社區的男女活動、資源使用、與支配圖表進行討論、交流。
4.協作者小結:
優勢:實用靈活、依賴事實而非理論、將對資源的使用與支配區別開、可以比較清楚的了解社區內兩性的分工。
用途:社區內有關性別資料和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可以作為認識社區狀況的工具;可以作為討論性別問題的切入點;可以與摩塞框架結合使用;可以用在項目設計中,婦女的問題可以從哪裏突破,關注點在哪裏。
局限:從效率而非公平角度發展而來;過於簡化;可能忽視其他潛在的不平等因素。
社會性別分析有多種框架可供選擇,采取上述工具介紹是因為這個框架較為實用、簡捷。培訓中設計這個環節,是通過參與者之間的交流,熟悉最基本的社會性別分析工具,用於農村工作和項目活動中。
(十一)災害、災害管理與災害管理項目中的性別分析
1.災害的聯想:認識災害的種類、類型和發生的原因。
2.潛在的危險和脆弱環節:通過幾組圖片的討論闡釋概念,引出災害的定義。
3.災害的定義:潛在危險+脆弱環節+能力(現存)=災害
4.災害管理:發現和認識潛在的危險;防止和減少脆弱環節;強化和增加抵禦脆弱環節的能力。
5.災害管理環節:對災害進行正確的評估和預案;防災和備災;賑災和緊急救援;災後重建。
6.緊急救援項目中的性別分析:
2004年東南亞海嘯賑災中,小孩難以分到糧食;受災的多數是兒童和女性;有女孩在領食品的過程中被強暴;
賑災物品中的鞋子都是38號以上的,女人和小孩穿不了。打包過程中沒有將不同號碼的裝在一起,結果有的村分到的都是大的或都是小的。
7.能力一脆弱性分析框架:
1)物質/財產/技術層麵:男女占有/使用;存在的資源/危險。
2)組織層麵:社區組織結構,男女在決策過程中的參與程度,資源分配情況。
3)態度層麵:男女心理、態度及評價。
特點:能使人看清複雜的形勢;可以運用於災害的前、中、後期;突出能力和脆弱性及3個層麵的互動;易懂但不簡單。;突顯性別差異;針對脆弱性尋找對策,增強能力。
這一組活動的設計目的是將社會性別與災害管理有機的聯係起來,啟發培訓者認識到災害與性別的關係,災害中有性別問題,性別問題有可能帶來不同的災害。在災害管理的不同層麵和環節中都要有性別敏感。培訓中對災害的定義、災害管理進行了較多的說明與討論,因為,這是理解能力一脆弱性分析框架的基礎,也是理解災害與性別關係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