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項目反思

保持社會性別敏感。在項目設計和執行初期,社會性別敏感得到了項目人員的重視,然而,隨著項目的推進,社會性別被各相關群體有所忽視。此次評估活動中,在以聯想的方式將自己在項目中的感受總結時,沒有一個群體會主動談到與社會性別敏感相關的問題。這反映出:至少在過程中推動的不夠,意識和敏感性不強。推動和保持社會性別敏感是要在過程中體現的,而新的性別關係也並非能通過幾項活動便可改變。當然,看到婦女較積極地參與評估,實際上也感到很高興,這不就是項目帶來的變化嗎?因此,通過幾個指標未必就能成為評估婦女參與社區事務的水平。無論怎樣,性別敏感是項目人員必須保持的。

關注項目的中期評估。參與式監測評估強調過程。在本項目實施後,監測和評估受到項目具體活動的左右,忽視了過程中的有效監測,盡管項目官員每次訪點可能會獲得一些感性的材料,但顯然受到“人治”因素的影響過大。項目官員有時會糾纏於具體的項目上,特別是實物貸款更使得項目官員不能跳出局限。中期評估可以避免過遲地發現項目中存在的問題,以便解決問題、調整思路。現實情況是,因各種因素的影響,未能進行中期評估,這在很大程度上延遲了發現和糾正不足的時間,使得有些問題一直拖到終期才發現。可見,中期評估是相當重要的項目環節,今後項目要注重項目的中期評估,隻有經過不同群體的參與,才能減少“人治”因素,控製項目的良性運行。

促進各相關群體自始至終的參與。PME不是萬能的,各相關群體的溝通也需要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強化。項目前期各相關群體的參與性較強,但會隨著項目活動越來越具體,一些群體出現了遊離於項目之外的傾向,主體性明顯弱化了。技術部門與村民間的溝通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雖然技術部門也按要求進行了培訓,但遇到特殊、突發問題很難去以主體的意識去參與,結果給村民造成了損失。項目戶與非項目戶實際上在對項目的認同上也多少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分離。縣、鄉項目辦人員的流動也給項目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研究會在這方麵應更加敏感,在今後推動項目進展中保證和推動各相關群體對項目自始至終的參與,是對工作手法和策略的又一挑戰。

重視PME指標與項目管理。PME的目的在於推動項目,另一方麵其結果也是重要的可操作的評估內容。PME指標在推動項目的過程中需要在實踐中有所修正、調整,但作為各相關群體共同產生的指標是應得到尊重的。然而在項目執行中卻發生了不關注PME指標的傾向,這樣,PME指標很可能被視為一種形式,而這樣會損害相關群體的利益。PME指標不可完全僵化,但也不可視而不見,因為,它是項目成功的保證。加強對PME指標在項目管理中的監測十分必要,否則,PME的成果將大打折扣。

推動基層組織與製度建設。推動基層組織建設,無論采取何種模式,都要建立一個有效的製度,“人治”形態也許有效率,但一旦出現問題,如人員流動則可能造成係統的癱瘓。製度既需要公開討論後寫在紙上,有章可循,更要依製度辦事,不能形同虛設。關於製度建設一定要細致,它反映出社會動員的程度,也是協作者能力和敏感性的反映。推動製度建設要盡量提供製度的參照框架,不然,有些問題村民是不一定能看到的。

明晰項目管理人員的角色。一個官員在項目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當然他是推動項目的協作者,同時也是激勵者,但一定要避免代言人。縣、鄉項目辦為協調執行單位,他們在強化項目影響力和保證項目效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實施項目的關鍵環節,縣、鄉項目辦需明確自己的職責,而這種指責有賴於製度化運作來支持,而不是靠某個人的作用。研究會項目官員也存在角色上的定位問題,官員是協作者,要推動縣、鄉、村民積極行動,而不能成為代言人,也不能成為“最高指示”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