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發現意義:民間組織在回應突發事件中的作用(3)(3 / 3)

經過一周的緊張籌備、多方聯絡,共籌集資金1 6萬元人民幣(香港樂施會、嘉道理慈善基金會出資15萬元人民幣,岐山縣第三化工廠女企業家李建華捐贈1萬元),為丹鳳縣、山陽縣、紫陽縣和商洛市的農村各鄉鎮、村購買漂白粉13噸、藥皂6000塊;為這些地區的縣、鄉鎮衛生醫療機構購置防護服120套、口罩2000隻;設計、印製以宣傳非典預防常識、預防辦法政策法規、個人權益保護、等內容為主的宣傳張貼畫(每套三張)21000份;向各個鄉村提供適合當地的預防知識宣傳單頁(每套四張)40萬份。這項活動將有近120萬人受益。

“知識·權益·力量”是這次活動的主題,陝西婦女研究會希望通過公共健康與預防非典知識的傳遞,物質上的點滴援助,國家政策信息和維權理念的支持,把政府對農村群眾的關心、把國家相關的政策傳遞給村民,使他們理解共同的利益和維護權益在抗擊非典中的意義,增強貧困地區的農民抗擊非典的能力。我們深知,在抗擊非典的戰役中,既要靠凝聚力、民心,靠科學精神,也要靠法律的保證。廣大農民兄弟既要有物質上的幫助,也需要知識上的提供,更需要權益的維護。隻有這樣,才能激發村民的力量,而這正是戰勝非典的強大動力。

新聞通稿的敘述方式具有挑戰權威傾向,采用這種策略也是經過研究會精心思考、反複修改的。它的本意並非是如何樹立自己的形象,但結果卻是對女性主義團體的張揚。女性民間組織為何不能體現權威性、排他性?為何不能挑戰現有的權力結構?為何要在行動和表達上都處於被動要求的位置?

為了宣傳張貼畫和一組單頁,研究會首先圍繞主題展開了積極的討論,確認了活動的主題:“知識·權益·力量”,並通過四個板塊試圖達到以下效果:(1)“人人自覺,預防非典”:在介紹非典症狀之後,從個人層麵介紹了如何預防非典;(2)“群防群控、預防非典”:主要是從社區層麵講述了預防非典應該做什麼?作為社區一員的責任和義務;(3)“尊重科學、預防非典”:主要想介紹一些簡單、實用的科學預防措施;(4)“維護權益、預防非典”:介紹了與農民利益相關的各種政策和新的規定。

在簡單的分工之後,大家開始了緊張的工作。收集相關資料,網上下載,剪裁報刊,篩選、提煉適合農村的知識信息;編寫文案,與美工溝通設計繪畫思路,聯係印刷廠等。既然是一個團隊,集體的認同感自然與團隊合作聯係在一起。

項目執行過程是在一個既緊張又自由的空間內進行的。動員每個人的能力,又保持相互間的支持,這種做法在女性民間組織中是經常的現象。在這裏,權力是彌散的,它存在於每個人的知識和特長之中,也正因此,團結與協作顯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