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討論中,盡管持主流觀點和持非主流觀點雙方,都十分強調理性和實事求是的重要性,但出發點並不一樣。一篇持非主流觀點的帖子在結尾寫道:“我們能不能愛護一下網絡?能不能實事求是,真正地依法辦事?能不能不以身份定事?總不至於讓網絡成了不確切,不真實,煽情的別名詞吧?”另一篇持非主流觀點的帖子的標題是《追查寶馬車的來曆很有必要,可硬要說蘇秀文是故意殺人,也令人難以置信。道聽途說不是聲張正義!》(249)非主流方的立場,往往是以缺少理性和事實依據等來指責主流的觀點;而主流方則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觀點,避免給別人以口舌,或者擔心因為少數非理性的言論而導致有關方麵對網上討論采取極端行為。一張質疑類帖子的開頭如是寫道:“各位網友,我開的車子與該肇事車輛的型號完全一致,即BMW X5 3.0。我完全不了解肇事人員當時的心理如何,也不太知道現場情況。我僅僅就車輛性能在此作一個客觀公正的分析。”(137)另一張評論類的帖子強調:“除非有新的確鑿的證據出現,我們不應判斷蘇為故意殺人,亦不應使用太過激烈的言辭來評論這個案件。否則會適得其反。”(87)
(三)網上討論與傳統媒介的關係
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媒介可以通過其報道行為為公眾設置議程,被媒介所突出或強調的事實容易吸引公眾的注意,被媒介忽略的事實也容易被公眾所忽略。然而,寶馬案的網上討論並沒有印證議程設置理論,相反,我們看到的是社會公眾對新聞事實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在特殊情況下,他們甚至具有突破媒介規限而獨立設置議程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論壇的作用引人注目。
綜合從網上搜索的材料可以發現,寶馬案中,傳統媒體的報道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2003年10月16日至12月21日。是事故發生和處理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該新聞始終隻屬於地方新聞。當地媒體是主要報道者。幾乎沒有外地媒體介入。作為一起引發慘重後果的車禍,當地媒體十分敏感,《黑龍江晨報》對此事進行了連續追蹤報道。事發當天(16日),《黑龍江晨報》就報道了有關車禍的基本情況,兩天後(18日),又追蹤報道了死者家屬的反應和現場目擊者的議論,並強調“寶馬車撞人事件成街談巷議焦點”。此後,該報陸續報道了寶馬車主被正式刑事拘留、事件雙方自願和解、案件移交和審判等情況。毫無疑問,地方媒體在這一階段的案件報道上占據主動地位,盡管強調市民對案件結果十分關注。但也可以看出,媒體並無意強化此案的報道,所發表文章都是簡短的動態消息,既未做深度報道,也未就事態發展做任何評論。
據《黑龍江晨報》10月29日的報道,在28日哈爾濱市公安交警支隊的新聞發布會上,《大公報》記者和中央電視台記者都曾到場提問。據此可以判斷,此案發生後不久就已經在民間產生強烈反響,所以才會引起外地媒體和全國性媒體的關注,但是,兩家媒體事後並未就此案做任何報道或評論,這至少說明,在事件初期,盡管公眾非常關注,但非本地媒體也無意強化報道力度。
第二階段大約從12月22日至12月30日,這一階段為媒體沉默期。一審判決後,當事雙方都服從判決結果,媒介也不再報道,通常來說,該案已經得到解決,應該從公眾視野中淡出。但是。事實並非如此。12月31日,東北網報道此案的後續新聞《交警部門證實:蘇秀文沒有領導人親屬背景》,文中稱此案判決後,“互聯網上論壇傳說,蘇秀文是黑龍江省某領導親屬。負責事故處理的哈爾濱市道裏交警大隊有關負責人今天說,蘇秀文不是黑龍江省或哈爾濱市曾任和現任領導的親屬”。由此可以看出。當媒體停止對寶馬案的報道後。該議題在公眾當中不僅沒有結束,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才使有關部門出麵辟謠,並使媒介不得不重新關注此案。
哈貝馬斯說,當公眾達到較大的規模時,他們的意見的表達和公開需要通過一定的傳播手段才能實現,而這個手段就是大眾媒介。沒有大眾媒介的傳播,公眾的議題實際上處於潛在的狀態。並不能成為真正的顯在的公共議程。然而在寶馬案中,公眾繞過了傳統媒介,他們在網絡論壇的虛擬空間裏交流、評論,甚至是傳播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並使議題在更大的人群中擴散,最終成為全社會的議程。因而,根本來說,是互聯網論壇幫助公眾獲得了避開傳統媒體單獨設置公共議程的力量。
從12月31日之後。傳統媒介對於寶馬案的報道進入第三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本地媒體不再是報道的主角,全國其他地方的媒體紛紛關注此案,發表評論,尤其是兩家外地報紙沈陽的《沈陽今報》和北京的《新京報》,在報道中扮演主要角色,寶馬案演變成舉國關注的重大新聞。後來,連全國性的和權威性的中央級媒介機構人民日報、新華社和中央電視台也都紛紛卷入此案報道中。2004年1月2日,全國已有數家媒體就寶馬案發表評論,但真正引起巨大反響的是1月4日《沈陽今報》的長篇報道《哈市“寶馬撞人案”矛盾重重案件可能重新調查》。該文就當事雙方和解的內幕,以及案件審判中幾個爭議較大的話題進行深入調查,並被國內的眾多知名網站轉載,搜狐網和新浪網均就寶馬案製作專題網頁,並同時開設評論留言板,網上討論掀起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