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找出適合自己企業的最佳方案(1 / 3)

如何在眾多千篇一律的成本控製方案中排列組合出適合自己企業的最佳方案?

製定個性化的成本控製方案的關鍵,首先需要清楚企業的基本信息。實際上,公司的特征包括企業性質、行業特征以及公司的成長階段等。比如是獨資製還是合夥製,生產型企業還是商品流通企業,初創期公司、成長型公司,成熟型公司還是陷入中老年危機的公司。這些問題直接關乎適合你公司的成本控製方式。企業的管理層級的結構設計影響了最佳決策製定機製,行業特征區分了企業成本控製的不同關鍵點,發展階段的特征凸顯了成本控製的階段性盲點。故而,一旦掌握了企業的核心特征,因材施教、因地製宜地實施成本控製便易如反掌了。

高招四:減少開會的人數,增加決策的效率

合夥企業或者有多名股東的公司很容易遇到的問題就是決策成本太高。因為合夥製企業中存在兩個以上合夥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決策權,統一決策本身就是個浪費時間和精力的過程,再加上不同的所有者可能會為了自身的利益私設機構,任人唯親,直接導致了機構臃腫。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家族式企業,由於各自的利益邊界模糊,導致多重決策問題突出,管理績效降低,直接加大了企業的管理層級,延長了信息傳遞鏈條。

所以,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企業的決策者應該隻有一個。

應對股東和利益相關者眾多的情況,進行集中化的成本控製。

首先,利益相關者過多,導致企業的“多頭壟斷”,統一決策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

說到磨合成本,不得不提到為眾多成功企業家所詬病的“會議”。你可以參考一下人力資源專家統計的“會議成本”:每一次的會議的成本=會議人數×與會人員每小時創造價值率×2 固定成本。其中,計算會議人員的費用時,采用的是創造的價值,而並非工資率。關於工資的問題,人力資源部門普遍的共識是,員工的工資最多隻是他創造的價值的五分之一。發更多的工資不一定會帶來員工績效的顯著上升,反而會加大企業成本,甚至產生人浮於事的消極影響。開會時,人員成本是在工作時間創造的價值的雙倍。這是因為大多數員工開會時,其精神狀態與工作時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甚至當會開得多了、開得久了,員工們會產生倦怠情緒,可能會影響到會後參與工作的精神狀態和工作熱情。故而,在公式中,人員成本需要加倍折現。至於固定成本部分,主要由有形成本構成,就是會議場地費用、交通費、餐飲食宿和交際的費用等。這一部分費用在有些企業的支出中是巨大的。更需要注意的是,現今眾多大型企業的會議聚餐的天價花銷已經成為熱門新聞,被大眾所詬病,這不僅直接導致不必要的浪費,更是影響了企業的形象。

其次,就大多數企業的性質來說,采用集中化的決策可能更加適合。由於股東和利益相關者眾多,會直接導致決策權的分散化。對於大型企業來說,由於存在比較完善的公司治理機製,股權分散化有助於公司決策的平衡。同時,學術界有許多理論業已證明了股權越分散,公司治理機製運行更加完善。但是對於占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來說,股權的分散,最多也不過數十個而已。更重要的是,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還未完全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大多數股東既是企業的所有人,又掌握著企業的經營權。

故而,大多數公司采用合夥製企業或者有限公司的形式建立企業,同時又由各位股東自己參與經營管理、行使經營決策權。這就很可能導致不同的股東各持己見,在形成統一決策的過程中浪費時間和金錢,不僅產生了不必要的摩擦成本,又削弱了決策的時效性。

再次,各個頭目各自為政,為了一己私利,常常爭相在公司的職位上安插“自己的人手”。員工們“各為其主”,導致辦公室裏形成派係鬥爭,額外成本應運而生。這無疑分散了工作精力,遠不及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做事。公司內部的爭鬥總是削弱公司凝聚力和戰鬥力的最大殺手。很多麵臨不同利益的部門管理者傾向於各自為政、追逐己利,因此各自的部門人員必然會產生間隙。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就浪費在了辦公室爭鬥中。更重要的是,各自的支離破碎的分部目標很可能阻礙企業整體目標的實現,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更大的破壞作用。

最後,多人決策、多人負責,就等於隨意決策、無人負責。雖然集體決策可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也就是所謂的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但是集體決策的方式可能會給決策者以很大的“偷懶”空間:“搭便車”效應顯著。各個決策者可能怠於思考最佳決策,他們可能認為:“反正決策是大家做出來的,如果決策失敗,我也不負責。”因此,在討論的時候可以群策群力,但是在拍板時,請讓一個人拍板。畢竟量化到人的指標最容易考核,也最容易實現。

但是,對於麵臨複雜的業務環境的大型企業來說,集體決策是必不可少的。事實上,集體決策是避免管理層獨斷專行、促進決策質量的良好方法。但是,多頭協商的害處大多數產生於群體決策的劣根性——群體決策的低效率。這種群體決策的低效率又產生於小組內部的和諧關係的重要性:如果為了保持和諧的關係,即使有反對意見,也會為了保持一致的“氛圍”而“一致通過”。這種情況下,即使開會人數再多,決策的事項也隻能以“表麵上一致通過、私底下各自抵製”告終。這樣的決策無疑既是低質量又是高耗費的。

總之,企業可以存在多個股東,重大事項可以充分聽取基層員工的意見,但是每個部門有權做出決策的隻能是一個人。縮小企業的各級決策者,最好做到:每一級別隻有一個決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