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登峰造極(1)(3 / 3)

三天後,柳誠誌在自家大營宴請各級將領,景略不願多呆,酒宴開始不久,便借故告辭而去。在他走後,柳誠誌向他手下的十幾名將領言道,景略謀反一事眼下已是路人皆知,聖上在聽見傳聞後,必會查問此事,他們皆在景略手下當差,作為知情者,但知情不報,必會領受責罰。與其如此,不如早早寫一封奏章,向聖上言明此事,同時也可證明自己的清白。

十幾名將領先前在聽見景略準備謀反的傳言後,原本已是半信半疑,此時再經柳誠誌提醒,已是完全相信了。擔心一旦被正統皇帝誤認為自己知情不報,等同於跟隨景略一起謀反,不免性命難保,於是回營後各自寫了一道奏章,聲稱景略已準備謀反作亂,自己作為下屬無力阻止,隻得將此事上奏朝廷。借此表明自己和此事毫無關係,以便和景略劃清界限。二天後,大軍班師回朝,正統皇帝在皇極殿論功行賞。他們把早已寫好的奏章,交給黃門監,由其代呈給正統皇帝。

正統皇帝一直忙於慶功和處理善後事宜,直到三天後方才看到奏章,責令刑部尚書馬上開始調查此事。謀反是十惡重罪,刑部尚書不由分說,先將景略緝拿歸案,關入刑部大牢,隨後大理寺官員前在景略的私宅裏發現了龍袍和玉璽等犯禁物品,於是認定謀反罪名基本成立。另有一路辦案人員,前往臨淄調查情況,得知景略曾獨自占據車萬裏的皇宮長約半月之久,禁止所有人出入,龍驤將軍的部隊為防被他殲滅,隻得駐紮在安陸鎮。問及路上的行人,皆異口同聲,宣稱景略有謀反和獨霸齊省之心。至此,景略已是百口難辯,謀反已成定案。景略在獄中得知自己被定為死罪,不由得大罵正統皇帝有眼無珠,殘害忠良,於是大理寺又給他加了一條大不敬的罪名。

景略謀反一案,其實是柳誠誌一手策劃而成,曾前往臨淄散布謠言和在景略私宅中栽贓龍袍玉璽的幾十名參與此事的親信人員,皆已被他暗中處決,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此事已是死無對證。小雲聽景略的部下說完後,心裏雖懷疑此事是柳誠誌所為,但任他有天大的本事,也休想查出一絲破綻。出了軍營,他心裏一時沒了主意,思考一會兒,回到京師找了一家客棧住了下來。次日上午早朝,他趕到皇宮,要求麵見正統皇帝。但守衛的士兵告知他,今日正統皇帝不在宮內,一早便前往太廟祭祖了,下午才能回來。

小雲心裏冷笑,今天既非初一,也非十五,更不是國祭日,正統皇帝前往太廟所為何事?自己和景略是故交,天下皆知,景略出事,自己必會出麵。估計正統皇帝八成就在宮裏,隻是他已猜到自己想要見他,是想替景略說情,他才故意躲起來,不和自己見麵。今天午時景略就要被梟首示眾,他宣稱下午才能回宮,是不想給自己絲毫說情的機會,可見他是鐵了心非殺景略不可了!但隻要自己在,不論是誰,休想傷害景略的一根毫毛!自己並不想和正統皇帝為敵,更不願見到道教與官家反目成仇,如果正統皇帝執意要殺景略,雙方隻好刀兵相見了,至於後果如何,已非自己所能預見。

距行刑仍有半個多時辰,鎮國門外的法場已是人山人海,今日執行處決任務的監斬官,正是齊王柳誠誌。景略身戴重枷,手足套有重約五六十斤的鐵質鐐銬,立於法場中央的木質高台上。他周身上下可謂體無完膚,皆是嚴刑拷打留下的創傷,此時傷口仍有血液滲出。他神色如常,雙目凝視前方,目光中有少許的悲涼和無奈,縱使麵臨死亡,縱使肉體被折磨的不成人樣,也絕不能讓他生出一絲的畏懼,他就像是用鋼鐵鑄就的一般。

時至正午,柳誠誌傳令行刑,四名士兵登上木質高台,強行把景略按倒。赤裸上身的劊子手上前兩步,掄起鬼頭刀,劈向景略的後頸。小雲出了皇宮後,一路飛往鎮國門,恰於此時趕到,喊道:“刀下留人!”擔心劊子手一旦收勢不及,景略不免成了刀下鬼,說話的同時他屈指彈出了一枚銅錢。鬼頭刀在距景略後頸不足三寸的位置,憑空炸裂,化為了粉末,形勢險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