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反駁說,王陽明並非隻會空談,我曾領教過他的心學。他要人在心上用功存天理去人欲,鍛造強大的內心。一個內心強大的人肯定是做事的人。他的確沒有帶兵經驗,但巡撫南贛的人有幾個帶過兵打過仗?他之所以沒有做事的激情,是因為他自龍場回歸以來,他所擔任的職務都是候補(南京官員),沒有平台,何來激情?
朱厚照透過昏暗的光線看到王瓊異常激動,胡子直抖。他想了想,問王瓊:“你確定這人可以?”王瓊堅定地點頭。朱厚照在龍椅上伸了個懶腰,說:“好吧,就讓他以都察院副院長的職務巡撫南贛。”
如果世界上真有“貴人”這回事的話,那王陽明一生中有兩個貴人:一個是南昌城鐵柱宮那個無名老道,他拯救了王陽明入世的靈魂;另一個就是王瓊,他給了王陽明一個絕好的機會,釋放了他的能量。
王瓊和王陽明的關係在曆史上並不明朗。王陽明在1510年末回北京時,王瓊因得罪劉瑾正在南京坐冷板凳。不知是什麼原因,直到1513年末,王瓊才被調回京城到戶部任副部長。而這時,王陽明已回老家浙江餘姚了。兩人正式見麵坐而論道可能在1515年,王陽明以禮儀部候補大臣的身份回北京述職。王陽明給王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陽明的老成持重、自製、氣定神閑和言談舉止中不易察覺的威嚴讓王瓊斷定此人必是大用之材。他對王陽明心學的興趣並不大,隻是對王陽明在心學熏染下練就的“不動心”狀態大為驚歎。他對王陽明說,將來我在朝中有話語權時,必會給你個創造奇跡的平台。
王陽明隻是笑笑,臉色平靜。在此之前,他剛在南京講“存天理去人欲”,這是理學家和心學家共同的使命。有人問他,既然你說天理都在心中,又何必用存?他回答:“天理是在我心中,但由於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雖然沒有離開你的心,可卻被蒙蔽了。我說,存天理去人欲,就是要你們把沾染到天理上的塵埃擦掉,讓它回複本來麵目。而我說去人欲,其實就是存天理,存了天理,人欲就沒有了。一個人隻要能恢複他內心的天理,那內心就必能強大。”誰都不得不承認,一個沒有人欲的人必然是內心強大的人。
可是,功名利祿的心是否是人欲,王陽明給出的答案很有機鋒:那要看它是被你請來的,還是它主動來找你的。內心強大的人心如明鏡,來了就照,去了也不留。
正在王陽明大談“存天理去人欲”的時候,王瓊被推上了國防部部長(兵部尚書)的椅子。但他沒有馬上踐履對王陽明許下的諾言,因為他還有另外的打算。他的眼光停留在大明帝國疆域圖的江西南昌,眉頭緊鎖。
在南昌城,有位王爺,正帶著高貴的微笑審閱著他的衛隊。這位王爺就是寧王朱宸濠。按王瓊的洞察力,他遲早有一天會謀反。他的計策是,要王陽明到江西去注意這位王爺。不過,朱宸濠畢竟是位王爺,在沒有正式起事前,誰都不能揣度他要造反。如果王瓊對朱厚照說,朱宸濠可能要造反,這是以下度上,是大罪。王瓊沒那麼笨,他一年來始終在找合適的機會把王陽明這道防火牆插進江西。而很快,他就找到了南贛匪患這個機會。
王陽明接到朱厚照要他巡撫南贛聖旨的同時,也接到了王瓊的私信。王瓊在信中先是對王陽明誇讚一番,然後對朱厚照的浩蕩皇恩表示高興。接著他說,作為國防部長,他對南贛匪患深感憂慮。他希望王陽明能抓住個機會,創建不世之功。最後他說,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人。南贛這個非常之事必須要你這個非常之人來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