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王陽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平定寧王(4)(1 / 3)

朱宸濠說:“你的分析是隔靴搔癢。我非常想把我的時勢都告訴你,但這恰好是你想得到的,所以我不告訴你。”

冀元亨的第一個任務毫無懸念地失敗了,而他的第二個任務根本不必用心去做,因為當時的南昌城裏到處都是朱宸濠的兵馬在緊鑼密鼓地調動。他跑回贛州對王陽明說,朱宸濠造反隻是時間問題了。

王陽明當時的分析是,朱宸濠不可能馬上造反。他沒有任何根據,大概是他的良知告訴他的,這是一種直覺。實際上,有時候直覺非常重要,按王陽明的說法,直覺就是你良知發動時遞交給你的正確答案。

不過有時候直覺也會出錯,尤其是這種直覺和我們自己沒有直接關係時。

朱宸濠在1519年農曆六月十五造反,是王陽明沒有預料到的。而朱宸濠的造反實在是過度緊張後的做賊心虛。

實際上,和朱宸濠近在咫尺的孫燧在1519年農曆六月初也沒有預料到朱宸濠會如此迅疾地造反。就在六月初,他捉了幾個盜賊,朱宸濠的衛隊蒙麵來劫獄。他捉住了一名劫犯,嚴刑拷打之下聲稱是朱宸濠所派。孫燧要朱宸濠給出解釋,朱宸濠出乎意料地把已搶到手的盜賊還給孫燧,而且還親自處決了那個招供犯。這件事讓孫燧產生一種錯覺,朱宸濠還未準備好。

朱宸濠的確沒有準備好。他本來定在1519年農曆八月十五鄉試時起兵,但一件偶然發生的事,讓他做出了提前起兵的重大決定。

寧王革命了

1519年農曆五月中旬,退休南昌的禦史熊蘭對朱宸濠咬牙切齒。原因隻有一個,朱宸濠很不待見他。這並不怪朱宸濠,朱宸濠正在做大事,結交各類有用的人,對於一個已經退休的禦史,他顯然不會放在心上。熊蘭發誓要讓朱宸濠付出輕視自己的代價,於是把朱宸濠謀反的事實報告給他在京城的好友禦史蕭淮。本來,舉報朱宸濠的人前仆後繼,得逞的人卻鳳毛麟角,蕭淮也不可能違背這個定律。但是,蕭淮和當時首輔楊廷和關係非同一般。他直接把控告朱宸濠的信私下交給楊廷和,並且暗示楊廷和:朱宸濠的衛隊被恢複,你這個內閣首輔可是簽字的,朱宸濠如果造反,你有不可推脫的關係。楊廷和是政治高手,馬上發現自己已坐到了火山口,他急忙向朱厚照申請撤銷朱宸濠衛隊。

本來,楊廷和的申請也會像從前別人的申請一樣,泥牛入海。但此時宮廷政治發生了變化,新被朱厚照寵愛的江彬與朱厚照身邊的太監張忠結成聯盟正在猛烈打擊錢寧和臧賢。三人都知道錢寧和朱宸濠的關係非比尋常,於是抓住這個機會,在朱厚照麵前煽風點火。最後,朱厚照確信朱宸濠的確有問題,所以命令駙馬都尉崔元去南昌。

這裏有典故。明帝國第五任皇帝朱瞻基(明宣宗)時,他的叔叔、趙王朱高燧在封地很不老實,朱瞻基就派駙馬袁泰到朱高燧封地警告他不要亂來。朱高燧恐懼萬分,從此安分守己。這是和平的安撫,並沒有其他意思。朱厚照也是想用這一招讓朱宸濠老實本分。但朱宸濠做賊心虛,一聽說中央政府派駙馬前來,想到的卻是另一個典故。

這個典故是這樣的:明帝國第九任皇帝朱祐樘(明孝宗)時,荊王朱見瀟天良喪盡,把生母活活餓死,又把親弟弟殺掉、霸占弟媳,再把堂弟活埋、霸占堂弟媳,還經常帶著他的衛隊與山賊到民間強搶民女。朱祐樘不能忍受家族這個禍害,於是派出駙馬蔡震到朱見瀟封地,將其擒獲處決。

這個典故對朱宸濠的衝擊力量是巨大的,他一得到駙馬崔元要來南昌的消息後,馬上召集他的兩個謀士,問計。

李士實捶胸頓足道:“北京的官員們全是群廢物,虧您給了他們那麼多金錢,怎麼就讓事情發展到這一地步?”

劉養正認為這件事或許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按他的分析,朱厚照多年來對朱宸濠一直不錯,派駙馬崔元來南昌可能隻是撫慰。朱宸濠歎息道:“即使是撫慰,肯定要取消我的衛隊,所謂事不過三,這次再取消,想要恢複就難了。”

李士實拍案而起:總是要反!擇日不如撞日,明天是王爺您的生日,江西官員都會來祝賀您,咱們給他們來個一窩端,願意跟隨咱們的,留下;冥頑不靈的,殺掉。

朱宸濠說:“應該師出有名。”

李士實說:“這簡單,人人都說朱厚照是野種,根本不是朱家的人,我們就說奉太後命令發兵討罪。”

朱宸濠說:“這個理由很好!”

當天夜裏,朱宸濠集結部隊七萬餘人,號稱十八萬,然後在長夜中坐以待旦。

1519年農曆六月十四,太陽從東方升起,寧王府人潮洶湧,幾乎所有高級官員都來為寧王祝壽。當宴會進行到高潮時,朱宸濠站到高台,示意眾人安靜,大聲說:“太後密旨,要我出兵北京,討伐偽帝朱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