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蓋聶做坐的馬車也不再那麼死氣沉沉,他休養了一段時間後,便悠悠醒來,在馬車裏靜坐調息。馬車是鏤空雕刻,窗戶也並不是嚴嚴實實的,能大致看見馬車外的情景,而此時,蓋聶正是在目不轉睛地看向了馬車外,透過那扇窗戶……
他看著外麵被奴役的人們,看著他們被官兵無情地鞭打著前行,身上還背負著重物,速度慢了下來,便是一頓暴打。此情此景,令他的心中多了幾分酸澀和沉重,那份無盡的愧疚感侵襲而來,淹沒了他,使他喘不過氣。
他曾經以為,秦始皇一統天下,戰亂變少了,百姓就會幸福。隻是,他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他忘了,六國之民,麵臨的將是怎樣的一場浩劫?他們難道不是人麼?他們為什麼不能像秦人一樣,過上尋常百姓該有的生活?就因為他們是六國遺民,便要遭受如此殘忍的奴役麼?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卻不給予其餘六國百姓平等的權利,這樣的局麵,並不是我想要的。他無端地閉上了眼睛,看來這次,我錯得很徹底,我所托付的,寄很大希望的秦國,竟有這這樣的虎狼之心,竟有著這樣的苛政,竟有這這樣如此殘忍的手段,這就是,這個帝國的本質嗎?
一路上,蓋聶感慨頗多,因為,他心中的重擔也很多,經曆了歲月的沉澱,顯得很是厚重,有力。讓人深刻感覺到此人,也許,是被這個時代傷得比較嚴重的人了。
曾經一度認為,自己的理想,實現的前提,便是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國度,所以,他也是這樣做的,他出穀後,觀摩天下形式,便認為,秦國會統一六國,一統天下。當然,他也必然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入秦,去施展抱負。
的確,他的判斷並沒有失誤,的的確確是秦國統一的天下,秦國在這方麵並沒有讓他失望。隻是此時,他看到了百姓的現狀,才恍然覺得,也許,自己,錯了吧!
錯了嗎?其實,他並沒有錯,若想讓百姓生活安寧,較少的戰亂,太平的時期,才能辦到,國界與國界之間的區別,利息之間的對立,是引發戰爭的根源。這,毋庸置疑,統一六國的好處是,沒有六國的劃分,就沒有太多的利益衝突,沒有過多的衝突,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過多的戰爭,這一點,很重要。
隻是,當事人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問題,統一之後的狀況,看的便是統治者的做法,顯然,嬴政,顯現並不是那種處處為民生做周到考慮的明君,說他昏,也不對,也許是暴戾更為準確。
能不能說是慣性,在統一六國時,秦始皇經常采用非常手段,時時屠城殺人,這些,蓋聶看在眼裏。統一後,他的手段,與從前無異。這樣的話,便是暴政。這樣的手段,用在太平盛世,便會給百姓帶來無窮無盡的的苦難與折磨……
蓋聶想及此,便有感而發,“失去了家園的人們,也失去了做人的尊嚴,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失去了祖祖輩輩的姓氏,在這條苦難的路上,必須像動物一樣地生存。這樣動蕩不安的世界,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的命運,即使擁有強大的力量,也無法改變曆史的潮流。沒有戰火,沒有殘殺,到底有沒有這樣的新世界,這條路通往哪裏,也許,隻有我們的後一輩才能親眼看到……”
蓋聶,他把這條路成為苦難的路;他認為,即使擁有強大的力量,也無法改變曆史的潮流;他覺得,太平盛世,也許隻有後一輩才能親眼看到……
夕陽西下,他感到了自己的渺小無力,不知不覺間,他清晰地感覺到,他有些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