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人,卻不知道應該拜誰為師,那不妨仔細的去閱讀一下巴菲特的故事。這個已經被無數人投資人掛在嘴邊的投資大師,像一個財富的標杆,遠遠的矗立在那裏,讓人無法企及。
試想如果在1956年時,你擁有一萬美元,你會做些什麼?或許你會買一棟像樣的房子供自己居住,也或許買一輛當時看上去很時髦的老爺車。但可以肯定的是,時過境遷,那一萬美元的房子到現在已經破爛不堪,你甚至都懶得去重新裝修它了。至於那輛時髦的汽車,或許你早已不知道它躺在哪個廢品處理站裏了。
如果在那個時候,你恰好認識巴菲特,我能給你的最好建議就是馬上將這一萬美元送到他的手上。因為,隨著時間的變遷,巴菲特已經像魔術師一般,讓這一萬美元變成了不可思議的2.7億美元,而且還是稅後的。不要感到驚愕,這就是全世界最頂級理財大師的魅力所在。
沃倫·巴菲特是為投資而生的,他還在很小的時候,頭腦裏就開始充滿各種各樣讓人難以置信的投資意識。五歲的時候,當別的小孩子還在家裏玩耍,巴菲特已經開始在向人們兜售口香糖了。等他再大一些,他開始混跡在高爾夫球場,原因是這裏有很多被大款們打丟的高爾夫球。巴菲特會仔細的搜索著叢林中每一個不為人注意的角落,然後將收集到的高爾夫球高價倒賣出去,這筆無本的生意讓他收獲頗豐。當時,這也僅僅是他天才投資意識的最初展現罷了。
11歲時,巴菲特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支股票。或許,對於我們來說,這多少有些神奇,因為我們在十一歲的時候還懵懵懂懂的做著算術題。可是,這僅僅是神奇的開始而已。巴菲特在上學期間,用一百美元入股和別人一起合夥開公司,到1962年,這家公司的資本已經達到了690萬美元。
1956年,巴菲特以每股7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瀕臨破產的小紡織公司伯克希爾,這是他神奇魔力展現的開端。在隨後幾十年的時間裏,伯克希爾從一家紡織公司搖身一變,成為了世界上最知名的保險和多元化的投資集團。而巴菲特則通過伯克希爾掌控了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吉列、華盛頓郵報、富國銀行以及中美洲能源公司的部分股權,而這隻不過是他財富帝國的一部分而已。
當金錢積累到讓人無法想象的地步的時候,巴菲特開始從他的投資世界裏跳了出來,他決定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比如慈善。從2000年開始,巴菲特將自己的午餐時間放在了網上拍賣,拍賣所得皆用於慈善事業,一時間輿論嘩然,競拍者如雲。
在隨後七年多的時間裏,巴菲特的天價午餐募集到了相當多的善款,可對於中國人來說都這個概念還過於遙遠,直到2008年一位中國企業家的出現。
2008年6月29日,“赤子之心中國成長投資基金”創始人趙丹陽以破天荒的211萬零100美元,競拍得到了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這個價格不僅創造了巴菲特自網上拍賣午餐以來的最高價格,同時也第一次拉近天價午餐與中國人的距離。
兩百萬美元陪人吃一次午餐,在大多數人看來,這簡直就是一次瘋狂到不可理喻的舉動。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意識到這頓天價午餐物超所值。
美國紐約時間2009年6月24日,趙丹陽在紐約的“權力之屋”與巴菲特共進了這頓價格不菲的天價午餐。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時間,趙丹陽所持有的股票“物美商業”,短短幾天時間,上漲了百分之二十二,而他為趙丹陽所創造的利潤遠遠抵得上十頓這樣的天價午餐。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豪擲百萬美金的趙丹陽,但是看著不斷飛漲的物價和不斷貶值的銀行存款,人們同樣希望自己的金錢能夠投資到正確的地方,為自己創造一筆能夠讓自己安居樂業的財富。可是,誰能成為我們啟蒙的導師呢?
本書彙集一些巴菲特的投資心經,總結巴菲特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讓廣大的讀者走進投資大師的世界裏,品味投資的樂趣。而讀者朋友們也並不需要花費天價,隻要在午餐時間,抽一點點時間來閱讀本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