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吃一頓天價午餐
2011年5月12日,在全球最大的網上購物平台易趣網(eBay)上,一件拍賣品再次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一頓普通的午餐。它的拍主是葛萊德基金會,這是他們第十二次拍賣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慈善午餐。而就在2010年,巴菲特天價午餐的價格剛剛刷新了記錄,由一位神秘的匿名人競得,他給出的價格是263萬美元。
263萬美元,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恐怕夠自己一輩子的午餐了費用了,究竟是什麼樣的人腦子犯渾,才會吃這樣一頓天價午餐呢?太不值得了!可是到底值不值,隻有那些吃了天價午餐的人才知道。曾經的天價午餐受益者趙丹陽認為:這一經曆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巴菲特的建議會惠及一生。而巴菲特本人也覺得那些天價午餐的中標者會認為物有所值,因為至今為止並沒有人找他退過錢。
事實上,巴菲特的天價午餐,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奢侈,據說在那家牛排店裏,每道菜也不過30-60美元而已。2008年,巴菲特在這裏隻是簡單的選擇了三分熟牛排、馬鈴薯煎餅、櫻桃可樂、甜點,總價值甚至沒有超過一百美元。但是,對於那些來吃天價午餐的人,吃什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吃飯的那幾個小時的時間。在那幾個小時裏,他們聚精會神的聆聽著巴菲特的教誨,從他那裏學習寶貴的投資理念及哲學,並在巴菲特的建議下開始培養自己良好的投資習慣。養成良好的投資習慣是巴菲特的眾多成功心經中的最重要一條,連巴菲特本人也認為自己致富是因為“習慣的力量”。
1950年,巴菲特在報考哈佛大學時被拒之門外,於是他轉投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在那裏他認識了自己的導師,五十年代最著名的投資理論家本傑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課堂上反複強調一點,那就是堅決反對投機,他認為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足可以認定投資的方向,當一家企業足夠優秀的時候,對它進行價值投資,遠比投機取巧來的更加高明。在格雷厄姆的教導下,巴菲特開始養成了價值投資的習慣,並堅決的將它貫徹了下去。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股票市場狂飆突進,許多美國人憧憬著美麗的未來,可就是在這個時候,巴菲特卻退縮了,他認為這不再是一個具有價值的投資場所。果不其然,沒多久,一場席卷美國證券市場的股災不期而至,股票的價格開始暴跌,幾乎所有的股票都下跌了百分之五十,投機客們為此付出了十分慘痛的代價,大多數人陷入了絕望中。可就在這個時候,巴菲特卻看到了希望,因為很多股票在價格折半後,開始凸顯出它們的價值,於是,他開始將自己的資金投入到股市之中。他最先盯上的是《華盛頓郵報》,這家報業集團已經被股市摧殘的不成樣子,它的價格隻有自身價值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巴菲特注定不是一個好的投機客,在他在購入《華盛頓郵報》後,《華盛頓郵報》很快就為他帶來了虧損。但是,在巴菲特看來,暫時的虧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價值總有一天會開始顯現。於是,在經曆了兩年的低穀之後,《華盛頓郵報》的股價緩慢上漲,1976年之後,每年的平均增長速度甚至達到了35%。在巴菲特買入《華盛頓郵報》的第十個年頭,《華盛頓郵報》就為巴菲特帶來了二十倍的收益率。
即使現在,巴菲特仍然認為《華盛頓郵報》是值得持有的,2011年在奧馬哈舉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上,巴菲特一再強調:自己對《華盛頓郵報》管理層的滿意程度一如既往,因此他並不計劃出售華盛頓郵報公司的任何股份。而此時,巴菲特在《華盛頓郵報》上賺取的利潤已經遠遠不隻是二十倍了。
在養成價值投資的良好習慣後,巴菲特就再也沒有試圖去改變它,而這個良好的習慣也給他帶來了別人無法企及的巨大利潤。比如在1980年,一家普通的飲料企業並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可是巴菲特卻在通過一係列的研究之後發現了它潛在的巨大價值,於是他不惜投入重金,用1.2億美元購入了這家飲料公司百分之七的股份,在當時這絕對稱得上是瘋狂的舉動。五年之後,這家名叫可口可樂飲料公司的股價從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上升到51.5美元,當所有人都在為巴菲特的收益瞠目結舌的時候,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不過是習慣的慣性。
事實上,那些競相購買天價午餐的人都是聰明的“朝聖者”,他們通過一頓午餐的時間向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大師學習他身上最優秀的投資習慣,並且麵對麵的向巴菲特請教投資的真諦,這是他們願意為一頓簡單的午餐付出高昂的價格的主要原因,對於那些真正的投資高手來說,這頓午餐本身也是一種投資,因為這頓午餐給他們帶來的收益也將遠遠大於他們所付出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