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告訴投資者,越關注公司的長期業績,越有可能改善你投資的長期業績:“每個投資人的目標,應該是要建立一個投資組合(類似於一家投資公司),這個組合預期能夠從現在開始的10年左右將為投資人帶來最高的盈利。這樣的方式將會迫使投資人思考企業真正的長期遠景而不是短期的股價表現,這種長期的思考角度有助於改善其投資業績。”那麼公司的業績到底是如何推動它的股票股價持續上漲的呢?我覺它很有點像我們火箭推動衛星升空的過程一樣。
當你在資本市場上謀求成功時,一定要在把錢花出去之前做一番詳細、周到的考察。如同你喜歡吃可口的午餐,從而認真研究市場一樣。你要在眾多的上市公司中找到那家業績最好的公司,找到之後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投入了,因為業績優良的公司即使在短時間內沒有表現,但從長遠來看,他們終會給你帶來巨大回報。
好餐館也需要好的管理層
就像前麵提到的,好的廚師未必是好的管理者,一個真正優秀的企業需要明星管理者,但是有了明星管理者就萬事大吉了麼,顯然不是這樣的,因為一個管理者即便有再多的精力也不可能做到麵麵俱到,所以優秀的管理者需要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來支撐。
當你決定投資一家公司的股票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將自己的錢委托給了這家公司,你的資本是升值還是貶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的這家公司管理層是否值得托付。如果這家企業的管理層非常優秀,那他們自然會為你創造巨大的價值。
巴菲特在選擇股票時,非常看重這個企業的管理層。因為他一隻股票投資上千萬美元、上億美元,甚至幾十億美元,一旦交給一個不靠譜的管理層,那就意味著人財兩空。為此巴菲特在犯了一些錯誤之後,最終學會了一條選股原則:隻與自己喜歡、信任而且優秀的管理層合作。
巴菲特認為一個企業的管理層至少應該熱愛自己的公司,他們總是能夠像老板一樣思考,他們的所作所為表現出高尚的品德與出眾的能力。也就是說,巴菲特需要一個德才兼備的管理團體。
巴菲特在選擇管理團隊時,首先想到的是團隊的道德。巴菲特認為與好人在一起能成好事,與壞人在一起隻會壞事,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需要若幹個好人來組成。他說:“我們願意繼續與我們喜歡而且敬重的人一起共事,這不僅可以使取得良好結果的機會最大化,而且可以保證良好的合作過程。另一方麵,與那些令你倒胃口的人合作就像為了錢而結婚—這在任何環境下都是一個壞主意,如果你已經非常富有,那你絕對是瘋了。”
在自己的投資生涯中,巴菲特曾經與很多素質差的管理層合作,這讓他意識到一個優秀的團隊對於一家企業來說是多麼的重要。當你購買他們的股票時,整個團隊都會將自己的業績說的天花亂墜,可是等真正到了關鍵時刻,這些團隊成員卻無法各自承擔自己的責任,巴菲特認為這實在是糟糕的管理層。
為此巴菲特還諷刺那些不負責任的管理層:這些管理者就像一個射箭的箭手一樣,朝著一個空白的靶子射箭,把箭射到靶子上之後,就在那個箭射中的地方畫一個紅心,結果給別人一看,正好射中這個。事實上他是先射箭,後畫靶心,而不是先畫靶心後射箭。
巴菲特的導師費雪曾經提出判斷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的標準,其中之一就是公司管理層的誠信狀況。1959年他斬釘截鐵地提出:“不管其他所有事務上得到多高的評價,如果管理階層對股東沒有強烈的責任感而令人深感懷疑的話,投資人絕對不要認真考慮投資這樣一家公司。”對於導師的這一觀點,巴菲特本人是十分讚成的。
巴菲特在選定要投資的公司之前,將管理層的道德水平視為第一標注,他要所有的管理者都是敢於講真話的人。除了敢於說真話外,他還希望他們是一群老實人,在他看來老實人才能勤勤懇懇的去管理好一家優秀的公司。
巴菲特曾經遇到這樣一個管理者層,他們的企業是美國猶他州威利家具零售商店,總裁是比爾·柴爾德,在巴菲特接觸這家公司時候,他們是猶他州家具零售行業的霸主。巴菲特1995年從比爾手裏收購了這家公司的控股權,因為在他看來這家公司的管理層是優秀管理團隊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