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共進午餐的要訣(3)(1 / 3)

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後來曾經成為巴菲特長期持有的公司之一,因為在被巴菲特賣出去後不久,這家公司的股票就破天荒的升了將近一半,這讓巴菲特後悔莫及,而他也在成立自己的投資公司後,大量的購入了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的股票。

在這次失敗中,巴菲特意識到自己犯下了一個無法原諒的錯誤。他過於相信別人的言論,從而在這次投資過程中表現的猶豫不決。臥薪嚐膽的巴菲特從這次錯誤的投資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訓,他終於明白了在進行股票投資時,隻要是自己認定了的股票,就一定要堅持自己的選擇,而不要因為別人的看法使自己變得猶豫不定。

大徹大悟的巴菲特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以後,開始不再猶豫,當他看到自己中意的股票時,他就會大筆買進,而不再考慮別人的想法和觀點。事實也證明了巴菲特在變得果斷之後,巨大的利潤也就隨之產生了。

股票市場的風險是時刻存在的,而它的突然性是每一個股票投資者都心有餘悸又無法回避的。有時也許隻是一些微小的失誤,投資者不得不麵對巨大的失敗。

正是因為這巨大的風險存在,所以投資者在進行投資的時候總是顯得畏畏縮縮,生怕一個閃失使得自己的資金造成虧損,而這也使得他們在投資的過程中猶豫不決。對於未知的風險,巴菲特是這麼看的:“投資者隻要進行股票投資,風險就隨之而來,而股票投資的挑戰性就在於看投資者如何避免這些風險而獲得成功。

作為一個投資者,有濃厚的風險意識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因為存在風險而讓自己變得猶豫不決,如果是那樣投資者就會變得裹足不前,永遠隻能在原地踏步。

有一些投資智商很高,對某隻股票的賺錢能力有著很好的判斷力的投資者,他們總是能夠很好的預判到哪隻股票可以為自己創造財富,但是他們在實際投資中總是猶猶豫豫,擔心會有什麼閃失,不敢及時介人,於是錯過了股票升值的最佳時機。

這樣的投資者總是為自己高超的判斷力感到驕傲,但與此同時他們又為自己沒能采取投資行動而感到後悔。在這個市場上,存在這樣的複雜心理的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是一個人的正常心理活動,但是一定不能超過一個度,不然隻會產生截然相反的後果。而對於股票投資來說也是如此,如果投資者在該采取行動時,思前想後、舉棋不定,那麼就有可能使讓賺錢的機會在猶豫不決中與自己擦肩而過。

我們總是渴望著和巴菲特一起進行午餐,事實上,即便無法坐在一起,巴菲特依然能夠從午餐中給我們一些忠告:隻要是自己認定了的具有很好發展前景的股票,就應該放開手腳,大膽投資。千萬不要猶猶豫豫、徘徊不定,這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損失。

牛排越香,投入越大

“史密斯與沃倫斯基”在華爾街有著驕人的成績,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他們的老板先後在美國各地開了新的分店。這些分店的開張,意味著更多資金的投入,但是在他們看來這些資金的投入是物有所值的,因為它們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潤。的確如此,“史密斯與沃倫斯基”現在已經成為美國的連鎖品牌,他們每天都在為店主創造著驚人的利潤。

在正確的道路上,花費更多的力氣,這更有利於我們迅速的到達目標。資本市場上,當你發現了正確的投資目標是,那就不要害怕失敗,如果這是一次賭博,那就將更多的資金投入進去,這很有可能會讓你收入增加很多倍。

有一個華爾街的投資家,買了一隻股票,後來賺了100多倍。別人都是恭喜他。他卻說,我一想到這個讓我賺了100多倍的股票,就想跳樓。為什麼?我隻買了100股,隻賺了2萬多美元。

資本市場上,有時候是靠智慧,有時候是靠分析,有的時候則是靠賭,小賭隻能小贏,大賭才能大贏。很多人買了大牛股卻隻賺了一點點錢,為什麼?往往是因為他們的投資過於分散,每個股票都隻買一點點,這讓他們即使買中了大牛股,也隻能從中收益很少的一部分。投資過於分散,其中很少是好股票,大部分是表現平平的普通股票,甚至有不少是爛股票,當然總體業績表現差了。

巴菲特之所以賺的錢比我們多得多,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那就是他從來不分散投資,他在瞄準目標之後,就會投入巨資,如果沒有目標,那他也絕不會會隨便亂七八糟地買一堆質地平平的股票甚至是亂公司的爛股票。於是他集中投資的那些少數股票,為他帶來了高出常人數倍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