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共進午餐的要訣(4)(1 / 3)

在巴菲特眼裏,與State Farm公司相比較,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在2000年雖然廣告投入過大、成本過高,可是總體來看,政府雇員保險公司仍然是低成本經營模式的典範。隻要過去的那種盲目廣告投入行為緊急刹車,仍然可以維持並拓寬經濟護城河。

巴菲特高興地說,事實上,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的明星經理人東尼?奈斯利已經在這樣做了。從2000年開始,他大幅度地砍掉了那些不具備成本效益的廣告投入,今後雖然該公司依然會維持大量的媒體曝光率,但既然是沒有成本效益,這樣的廣告投入就應當削減,或者通過提高保率來加以彌補。但與此同時投資者應當明白,公司的名氣和廣告投入與經濟護城河兩者之間實在是沒有什麼必然聯係的。

巴菲特認為,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的經濟護城河主要來自它的低成本經營模式。不過他也承認,該公司2000年的廣告投入帶有盲目性。由此他提醒投資者,不要把企業的名氣和廣告與經濟護城河混為一談。

廣告做的再好,對於一家菜品不好的午餐店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沒有喜歡糟糕的食物。同樣,對於那些優秀的午餐店來說也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大家都知道你的存在,人們爭先恐後的到你那裏吃午餐,你的生意讓你忙的不亦樂乎,既然那樣為什麼要去做廣告呢?那隻會讓你的成本增加。

別做自己不懂的菜

有的午餐店老板看到別人家的某個菜賣的非常好,於是便一門心思的想法拓展自己的業務,可是他卻從來沒有想過,有些菜自己能夠做好,有些菜卻不是自己擅長的,用自己不擅長的東西去和別人擅長的東西去比拚,那最後落敗的肯定是自己。所以不要做自己不懂的菜,這是一家午餐店店主必須明白的道理。

投資是一件十分認真的事情,所以在投資的過程中一定不要馬虎,自己懂得、明白的,大可以放手一搏,但是如果是自己不懂的,那就一定不要輕易買入。因為它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而這不確定性又是你所無法左右的。

即便是巴菲特這樣的股神,在投資的過程中也堅決不會購買自己不懂的股票。在資本市場上,他雖然和很多上市公司的老總都十分熟悉,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巴菲特了解所有的這些上市公司,他隻做自己熟悉的和自己能看懂的。

可口可樂是巴菲特小時候的飲品,他先後喝了52年,但是在這52年的時間裏,巴菲特沒有一味的喝,他還從中提煉到不少有用的東西。通過詳細分析、確定有把握之後,巴菲特認為這家公司是值得大規模投資的,這才開始購買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

有些人認為,我對這家企業十分熟悉,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懂這家企業。投資一家企業僅僅靠熟悉是不夠的,你要對他們有足夠的了解,隻有這樣你真正懂得公司的業務和財務,從而能夠確定公司股票的價值。那些你不懂的公司,你即便投資了不會對有你幫助,所以巴菲特建議是堅決不碰,即便這家公司股票非常賺錢,這並不是你有把握賺到的錢。

1999年之前,美國股市經曆了一波大牛市,在這波牛市之中科技股和網絡股漲勢強勁,為無數人的創造了財富,可是巴菲特卻始終沒有在他們身上投入一分錢,因為巴菲特認為自己不懂這些股票,於是他成功的避免了網絡股泡沫引起的股市暴跌。

那次瘋狂的牛市中,很多人質疑伯克希爾公司的操作方式,當時所有人都將資金投入到了網絡這個新興產業中,可是巴菲特卻依然堅決持有自己手中的股票,而沒有進行任何換股操作。當時有股東在回憶上責問巴菲特這樣的投資行為是否過於保守,巴菲特卻並沒有被股東的想法所左右。

巴菲特的固執元不僅於此,他和比爾·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他同樣沒有買任何與微軟有關的股票。他曾說:“很不幸,我很崇拜安迪·格魯夫和比爾·蓋茨,我也希望能通過投資於他們的公司,將這種崇拜轉化為行動。但當涉及微軟和英特爾的股票時,我不知道10年後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我不想玩這種別人擁有優勢的遊戲。我可以用所有的時間思考下一年的科技發展,但不會成為這個國家分析這類企業的優秀專家,第100位、第1000位、第10000位專家都輪不上我。許多人都會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行。”

在伯克希爾不僅巴菲特是這麼想的,連巴菲特的合作夥伴也是這麼認為的,他說:“我們沒有涉及高科技企業,是因為我們缺乏涉及這個領域的能力。我們買進低價傳統行業股票的優勢在於我們很了解它們,而其他股票我們不了解,所以我們寧願與那些我們了解的公司打交道。我們為什麼要在那些我們沒有優勢而隻有劣勢的領域進行競爭遊戲,而不在我們有明顯優勢的領域施展本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