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兩虎相爭(1)(1 / 3)

齟齬初起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楊國忠和安祿山的關係變化,便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

僅僅幾個月前,楊國忠和安祿山還在並肩作戰,他們珠聯璧合,成功地將已經去世的李林甫踏在腳下,使之身敗名裂,永世不得翻身。

兩人達到了共同的目的,卻沒有就此成為朋友,相反,從那之後,他們漸行漸遠,而齟齬也便在漸行漸遠中產生。

在李林甫掌權時,我曾經說過,李林甫這個人非常霸道,唯我獨尊,容不得別人與他爭權,更不允許任何人把他超越,因此,張九齡、李適之等人都被他打落了馬。

李林甫整肅到最後,基本達到了唯我獨尊的目的,不過,在此時,還是有兩個人比較紅,一個是楊國忠,一個便是安祿山。

可能是因為三角形相對穩定,李林甫在世時,三個人並立於世,各自享受著李隆基的恩寵。

三角形的穩定態勢隨著李林甫的身敗名裂而發生了變化,放眼望去,整個大唐王朝,最受寵的剩下兩個人——楊國忠和安祿山。

以前他們是三角形的兩個角,現在李林甫那個角消失了,隻剩下楊國忠和安祿山彼此虎視眈眈。

從安祿山的角度講,他從來沒有把楊國忠放在眼裏。

論資曆,安祿山比楊國忠老得多,安祿山在幽州征戰時,楊國忠還不知在哪個角落賭錢呢。

論戰功,安祿山戰績顯赫,雖然裏麵有不少水分,但畢竟也是戰功,楊國忠呢?一個劍南節度使都當不好。

論關係硬,安祿山也不比楊國忠差,楊國忠是楊貴妃的遠房堂哥,安祿山還是楊貴妃的幹兒子呢,而且還是經過盛大“洗三”典禮的幹兒子呢。

在安祿山的眼裏,楊國忠就是一個“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家夥,就這麼個家夥當大唐第一宰相,安祿山心裏有一百個不服!

這就是傳說中的“同性相斥”,越是性格、行為類似的人,越是容易格格不入。

從楊國忠和安祿山的行為來看,這兩個人都是有些才能同時又很乖巧的人,才能是他們的基礎,乖巧是他們的翅膀。正是憑借乖巧,他們深得皇帝和貴妃的賞識,進而當上了大唐王朝的紅人。

盡管兩個紅人沒有直接的利益瓜葛,但關係還是勢如水火,這就如同兩個如日中天的明星,雖然從私人層麵沒有任何個人恩怨,但一旦相逢,卻總是形同陌路,原因隻有一個:“如果沒有你,或許我會更紅!”

矛盾便由此而起。

從此,紅人楊國忠便把曾經的“盟友”安祿山看成了眼中釘,這是一顆影響自己更紅的眼中釘,如果把他拔掉,那麼自己就將是大唐王朝最紅的那顆星。

如何才能把這顆釘拔掉呢?

楊國忠開始處心積慮地對付安祿山,安祿山也感受到了楊國忠咄咄逼人的殺氣,兩人如同兩隻鬥雞,一隻在長安,一隻在範陽,兩雞隔空鬥戰。

楊國忠首先出招,他不斷給李隆基上書,核心內容隻有一個:“安祿山有謀反之心。”

換作別的節度使被彈劾,李隆基可能第一時間便跳了起來,然而偏偏受彈劾的是安祿山。這怎麼可能呢?

李隆基對安祿山實在是太喜愛了,因為安祿山確實很可愛,雖然言談舉止有些憨,但憨得可愛。

有一次,李隆基拍了拍安祿山腐敗的大肚子,問道:“你這胡人肚子裏裝的是什麼啊,怎麼會大成這樣?”

安祿山一本正經地回答道:“裏麵什麼都沒裝,隻裝著一顆對陛下的赤心!”

看著安祿山“憨憨”的樣子,李隆基心花怒放,他知道這個胡人在信口開河,但他聽著舒坦,無比舒坦。

六十多歲的李隆基總以為自己是天下最聰明的人,卻不知道,裝傻充愣的安祿山其實比他聰明,安祿山早已看穿了李隆基,因此他的每一句話都能遞到李隆基的心坎裏。

就拿安祿山拜見楊貴妃的禮節來說,這裏麵便透著安祿山的精明。

每次拜見李隆基和楊貴妃,安祿山首先給楊貴妃行大禮,李隆基不免疑惑。普天之下,天子最大,為什麼不先參拜天子,而先參拜貴妃呢?

安祿山裝傻充愣地說:“我們胡人一向先拜母親,後拜父親。”

安祿山故意拿“母係社會”說事,其實是裝瘋賣傻。他焉能不知道普天之下,天子最大,他隻是在裝傻,裝不懂而已。

因為他早就看出,楊貴妃是李隆基的最愛,隻要貴妃開心了,李隆基也就開心了。至於先拜誰後拜誰,李隆基並不那麼講究,隻要貴妃開心就行。

安祿山的精明不僅僅體現在先拜楊貴妃,同時對待太子李亨,他也有自己獨特的招數——不拜!

初見太子時,李隆基給安祿山介紹說:“這是太子!”

安祿山似乎沒有聽見,對太子看都沒有看一眼,拱手站在那裏,絲毫沒有參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