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一出,士兵嘩然,不給我們吃飽也就算了,還要白白盤剝我們的勞力,大家紛紛說道:“我們朔方勇士難道是修房子的民工嗎?”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二月十五日,王元振率領手下士兵發難,先是放火燒毀了內城城門,然後向李國貞的住宅發動了攻擊。
李國貞一見情勢不好,連忙跑進監獄避難,然而還是沒能逃脫。
王元振抓住了李國貞,把將士們平常吃的夥食放到他麵前,質問道:“將士們吃這麼差,還要讓他們出苦力,可行嗎?”
李國貞辯解道:“我沒有下令為自己修房子,根本沒有這回事。至於軍中夥食問題,我已經屢次上奏,可是朝廷沒給我答複,這些你們都知道啊!”
眾人一聽李國貞如此說,意識到此前傳說的是謠言,便準備大事化小,轉身離去。
王元振一看眾人要散,心裏一驚,他知道隻要眾人散去,他一定沒有好果子吃。
王元振大聲說道:“今日之事,何必再問!李國貞不死,咱們都得死!”
王元振揮手一刀,李國貞徹底“國貞”了!
眾人本不想鬧到這個地步,然而事已至此,已經由不得他們了,他們都被王元振“綁架”了!
這個世界上,感冒可以傳染,禽流感可以傳染,連兵變也可以傳染。
幾天後,駐紮在翼城(山西翼城縣)的鎮西、北庭特遣部隊也發生了兵變,節度使荔非元禮沒有死於李光弼之手,卻死於兵變士兵之手。
推演兵變的起因,糧食短缺是罪魁禍首。
兩起兵變消息傳到長安,李亨徹底震驚了,震驚之餘,他任命裨將白孝德(河陽大戰使雙矛勇擒劉龍仙那位)出任北庭節度使,暫時安撫一下翼城的軍心,至於如何安撫絳州的軍心,他的心中是一團亂麻。
絳州駐紮的是朔方等主力兵團,由於群龍無首,軍紀已經敗壞,燒殺搶掠時有發生,將領們想壓製都壓製不住。
更令人擔心的是,如果混亂蔓延下去,絳州兵變士兵可能與太原士兵聯合,倘若他們一起向史朝義的叛軍投降,後果將不堪設想。
如今當務之急,還是由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將出馬,到絳州安撫軍心,隻要絳州安定了,太原就會安定,如果絳州安定不了,太原也將不得安寧。
讓誰去絳州呢?
若論德高望重,除了郭子儀、李光弼還能有誰?
而李光弼剛剛遭遇洛陽慘敗,威信掃地,此時舍郭子儀,還能有誰?
危急的形勢將李亨逼進了牆角,進而把郭子儀逼上前台。
盡管猜忌,盡管有人從中作梗,但李亨已別無選擇,因為隻有郭子儀才能化解絳州的危局。
二月二十一日,下詔,封郭子儀為汾陽王,擔任朔方、河中、北庭等兵團元帥,兼興平、定國等軍副元帥,同時向絳州調撥綢緞四萬匹、布五萬匹、米六萬石,以供軍需。
如果早點撥付,李國貞就不必“國貞”了!
三月十一日,郭子儀即將走馬上任。就在這時,李亨患病,百官都無法見李亨一麵。
郭子儀急了,他必須見李亨一麵,不然他寢食難安。
郭子儀著急,一半為公,一半為私,此去絳州,再次大權在握,他必須得到李亨的充分信任,不然,在前線立再多的功,也抵不上宦官的一次小報告。
郭子儀在奏疏中懇切地寫道:“老臣受命出征,可能將死在外麵,不見陛下一麵,將來恐怕死不瞑目。”
奏疏起到了作用,李亨把郭子儀召入臥室,就在病榻上接見了郭子儀。
李亨對郭子儀說道:“河東之事,都托付給你了!”
一句頂一萬句,郭子儀要的就是這句話!
五月初,郭子儀抵達絳州,王元振的計劃無限接近成功。
隻要郭子儀稍有一點“良心發現”,王元振的前途便一片陽光燦爛。
郭子儀很快給之前事件定下了一個基調:
你們駐紮在瀕臨叛軍的邊境線上,卻無辜殘殺主將,如果叛軍趁機進攻,絳州將不複存在。我身為宰相,怎麼能因一名士卒的私情而辜負國家大義!
五月二日,“精明”的王元振及其同謀四十人被郭子儀處斬。
叫你算盤打得精。
消息傳到太原,新任河東節度使辛雲京如法炮製,將殺害鄧景山的數十人斬首示眾。
從此軍紀好轉,秩序井然,絳州、河東的局麵穩定了下來。
東山再起的郭子儀心情大好,他準備大展拳腳,大幹一場。
然而,人在仕途,環境叵測,縱使是郭子儀這樣的中興名將,也無法把握住王朝的脈搏,於是他的命運便隨著皇帝的更迭,起起伏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