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天壤之別(2)(3 / 3)

在李忠臣“大義凜然”的背後,其實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不僅為增援而去,而且為發戰爭財而去!

這就是唐朝軍隊的現狀,要麼拖延時間不遵從命令,要麼表麵大義凜然實則暗藏私心,軍隊到了這個程度,王朝走上下坡路就是自然的結果。

就在李豫焦頭爛額調集諸道節度使增援時,一個天大的利好消息從北方傳來:仆固懷恩在行軍途中染病死於鳴沙(寧夏中寧)。

左右個個喜上眉梢,李豫卻連聲歎息:“仆固懷恩沒有謀反,是朕被左右蒙蔽了!”

時至今日,李豫終於看清了問題的本質,然而,一切都晚了,仆固懷恩早已走上絕路,而且命喪鳴沙,如果李豫早一點醒悟,不被駱奉仙、魚朝恩左右,或許仆固懷恩還可以在他的手下當一名有始有終的忠臣。

現在,來不及了!

九月十五日,吐蕃十萬大軍逼近奉天,與此同時,李豫在長安做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舉動:命令宰相及各司長官在西明寺上香、擺素宴、奏樂、禱告。

以此乞求上天,打退吐蕃的進攻!

此舉跟王莽臨近滅亡時率領大臣痛哭退敵有一拚!

事實證明,打退敵人靠的不是天,也不是佛,而是人。

率先發起衝鋒的是朔方兵馬使渾瑊,當時他率軍駐守奉天。

渾瑊率領二百騎兵向吐蕃大軍進攻,他匹馬當先,衝在最前麵,一番衝鋒下來,渾瑊生擒吐蕃一員大將,他麾下的二百騎兵沒有一個掛彩,個個全身而回。

渾瑊創造的奇跡給整個奉天守軍帶來了信心,這個時候,信心比黃金還寶貴。

接下來幾天,奉天守軍擋住了吐蕃大軍的進攻,並且不斷出擊,僅渾瑊一部,就與吐蕃軍隊交戰二百餘回,斬首五千。

吐蕃軍隊進攻不利,引軍退到邠州,就地等待回紇軍隊的增援。

這時,長安城中的李豫不知搭錯了哪根筋,居然準備禦駕親征。

說起來,很有意思,在李豫之前,唐朝皇帝真正敢禦駕親征的也就李世民一人,其餘無論高宗李治,還是玄宗李隆基,他們都曾經喊出禦駕親征的大話,但到最後都無疾而終。

李豫這一次呢?

借著李豫“禦駕親征”,魚朝恩忙活了起來,他確實是個天才,僅僅用了三招,就把長安城搞亂了。

第一招:搜羅官員百姓家裏的馬匹,用作戰馬;

第二招:長安城中全體壯年男子一律身穿黑衣,組成國民衛隊;

第三招:城門洞堵住兩個,隻留一個來回出入。

本來長安百姓還處之泰然,三招一出,長安亂!

百姓嘩然,紛紛逃命,要麼翻牆而出,要麼在城牆中間挖洞而出,整個長安城,一片慌亂。

魚朝恩也傻了,看來自己真不是那塊料。

魚朝恩華麗地一轉身,不再忙活之前的三招,而是劍走偏鋒,想出一個高招:保護李豫到河中(山西永濟)避難。

高,確實是高!

問題是這餿主意還用想嗎?

不過,讓李豫到河中避難並不容易,至少需要得到百官認可,不然百官不跟隨而去,李豫又成了孤家寡人。

魚朝恩決心試探一下。

一天早上,文武百官列隊完畢,等待上朝,然而入朝的大門始終未開,百官竊竊私語,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突然,魚朝恩率領十幾個禁軍士兵拿著明晃晃的大刀走了出來,大聲說道:“吐蕃屢次進犯京畿,皇帝準備移駕河中,諸位意下如何?”

百官一時失語,不知如何應對。

這時,一名不起眼的侍禦史站了出來。遺憾的是,史書上隻記載他姓劉,並沒有留下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