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禦史劉某大聲質問道:“敕使(唐代宦官統稱)是要造反嗎?如今大軍雲集,不想著戮力同心抵禦敵寇,卻想脅迫天子棄宗廟社稷而去,不是反是什麼?”
小人物,大英雄!
侍禦史的一席話戳漏了魚朝恩,魚朝恩啞口無言,訕訕而退。
一次醞釀中的放棄長安無疾而終,不然李豫將會創下一個紀錄,登基三年,兩度放棄國都。
時間走到十月九日,局勢發生了微妙變化:吐蕃、回紇軍隊得到了仆固懷恩去世的消息,開始爭奪聯軍領導權。
仆固懷恩在世時,他是聯合戰線的締造者,自然是最高領導。現在仆固懷恩去世,群龍無首,回紇、吐蕃開始爭權。
爭權一旦展開,便無法停止,兩軍的關係頓時緊張起來,以往還聯合宿營,現在則劃開界限,各自紮營。
這一幕郭子儀看得真切,他頓時悟到了退敵良策:以回紇打吐蕃!
老於兵事的郭子儀知道,以目前的實力,唐軍不是回紇、吐蕃的對手,即使勉強頂住回紇、吐蕃的進攻,也將陷入曠日持久的苦戰,那樣不僅勞民傷財,而且內部軍心也有可能產生變化。為今之計,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回紇打吐蕃,不僅省力,而且節省開支。
郭子儀馬上出招,派牙將李光瓚前往回紇大營遊說。
出乎郭子儀意料,第一炮啞了。
回紇人根本不相信李光瓚說的話,而且放出話來:“郭公真的在這裏?別逗了,你騙我們!如果郭公真的在,能否跟我們見上一麵?”
回紇人把話說到這個份上,郭子儀不得不親自出馬了。
郭子儀沉思片刻,對眾將說:“如今敵眾我寡,難以力勝。昔日我跟回紇有幾分交情,不如我親自前去遊說,那樣就可以不戰而勝。”
眾將沒有主意,隻能聽郭子儀安排,不過為了安全起見,大家勸郭子儀帶五百鐵騎防身,以防不測。
郭子儀擺擺手:“不必了,五百鐵騎無濟於事,而且還有可能壞事。”
正說話間,郭晞攔住馬頭,對父親勸說道:“回紇人如狼似虎,大人,您是國之元帥,為何要把自己當成給敵寇的誘餌呢?”
郭子儀一字一句回應道:“如果勉強應戰,咱們父子都得戰死沙場而國家將會更加危急。今日我去跟他們對話,如果他們聽從,那將是國家之福;如果不聽從,那麼我個人身死,但咱們家可以保全!”
郭晞還想苦勸,郭子儀舉起馬鞭抽到郭晞手上,大喝一聲:“走開!”
郭晞下意識躲閃時,郭子儀率領幾個騎兵衝出,奔向回紇人的大營。
臨近回紇人大營,隨行騎兵前去傳話:“郭令公前來拜訪!”
回紇人驚了,不敢相信是真的,元帥藥葛羅更是嚴陣以待,刀出鞘,箭上弦,虎視眈眈看著唐朝來客。
郭子儀翻身下馬,摘掉頭盔,解下鎧甲,放下武器,信步向藥葛羅走去。
郭子儀上前抓住藥葛羅的手,責怪道:“回紇對大唐有大功,大唐回報回紇也很豐厚,為何你們要背約?驅軍深入我國境內,侵犯京畿郊縣,棄前功,結新仇,背恩德,助叛臣,這麼做何其愚蠢!況且仆固懷恩叛君棄母,對你們國家又有什麼好處?我今天孤身前來,要殺要剮由你,不過在我死後,我的將士們一定會與你們血戰到底!”
聽郭子儀如此一說,藥葛羅明白了八九分,自己可能被仆固懷恩蒙蔽了。
藥葛羅解釋道:“仆固懷恩騙我,他說,天可汗(唐朝皇帝)駕崩了,郭令公也被誅殺了,中原無主,我這才跟他一起來。如今天可汗在長安,令公又在此統兵,仆固懷恩又遭天譴,我們怎麼可能還跟令公動兵!”
郭子儀一聽有門,心中狂喜,他不動聲色,走出了關鍵的一步棋。
郭子儀點撥道:“吐蕃無道,乘我國內亂,不顧甥舅之親,吞噬我國領土,侵犯郡縣,掠奪財富不可計數,牛馬雜畜,漫山遍野,這些不正是上天賜予你們的嗎?保全自身軍隊與大唐交好,擊破吐蕃以獲得財富,從你的角度而言,還有比這更好的結果嗎?這可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切莫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