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開煤場子的(6)(1 / 3)

“吃肉肉”兩個人玩。先“裁(剪刀)包(布)尺”,定先後,贏家將蛋兒彈出,輸家彈出蛋兒,去擊贏家的蛋兒,擊不中,由贏家擊;擊中了,可連續擊,隻到脫“靶”逸去,再由贏家擊。遊戲規則是,每次都從自己蛋兒的位置處彈,不得往前挪。幾個回合下來,嶄新的蛋兒往往被擊的坑坑窪窪,遍體鱗傷。

“鑽洞洞”,先在地上挖三個小洞,大若一拳,按等邊三角形布置,間距一米五左右。最少兩個人玩,先“裁包尺”確定先後,依先後順序彈蛋,每人彈一次。將蛋兒彈入第一個洞內者,可接彈第二洞,未進彈時,第二人接彈。以最快的時間最後能彈進第三洞者為勝。之後重來。

“坐鍋”,最少兩個人玩。先劃一條橫線,離橫線一丈左右,劃一個約九寸長、三寸寬的長方形框子,叫“鍋”,每人在“鍋”內放一枚蛋兒,也有放兩枚的,橫排成線。然後自橫線彈出蛋兒,根據遠近決定先後。最遠者先彈,均從橫線開始,每次彈一次,目標是將“鍋”裏的蛋兒彈出歸己,可連續彈,直到彈不中,由下一位接彈。

自己的蛋兒彈入“鍋”內就“燒死”了,擺在“鍋”裏,被大家彈。

直到“鍋”裏的蛋兒彈完了,接著各自重續蛋兒,再開盤。

“一槍一拃遠”,一般兩人玩,先畫一橫線彈出蛋兒,以遠近為序決先後。玩者均從自己蛋兒的位置拃出一拃,提前一拃彈出蛋兒,以使接近或擊中對方的蛋兒,擊中者可贏得一枚蛋兒。

彈蛋兒的姿勢有兩種:一種為“平射”,即雙腿蹲地,將捏蛋兒的拳置於地麵,平彈過去;一種叫“高射炮”,即站立居高臨下彈出蛋兒。

拍花花手

晚清時,兩個女孩麵對麵或坐或站,先各自拍掌一次,再相互對角線拍一次,再自拍一次,以次循環,邊拍邊吟誦。民國初年禁止女孩裹足後,四個女孩一組,一個跟一個,各將一腿向後彎起勾連成一圈,朝同一方向彈跳,邊跳邊拍手邊念誦:“拍花花手,打連九,你彈弦子我喝酒。曹家的姑娘會打扮,青絲簾子綰纂纂,墨色的袍子紅臉蛋,尕尕腳兒兩點點。前頭梳了個黑鬏鬏,後頭梳了個彩鶴樓。

彩鶴樓上喝酒哩,打倒盅子賴狗哩。”氣勢熱烈,節奏一致,跳誦拍手到某個人不協調或體力不支時,後彎的腿著地,圈子解散,遊戲結束。接著重新組隊,拍跳念誦,新一輪遊戲開始。

蘭州曹家係清嘉慶道光以來的簪纓世族。老大曹煜字曉霞,以字行。父早逝,事母至孝。為房地產商,廣有資財,修橋鋪路,濟困救乏,人多稱之。老二曹熙,字績堂,曆任陝西蒲城、長安等知縣。

其弟曹炯為道光時翰林編修,作過內閣中書、協辦侍讀,是道光皇帝的文學侍臣,見過皇室和王公貴族的服飾打扮。後來又當過淮陽兵備道,因為奉養老母退休回家,當過關中與蘭山書院山長,門生弟子幾遍陝甘。曹家廳、曹家巷即其居地。因之曹家姑娘裝飾打扮引領當時潮流,為人所羨慕,故有上引童謠。

翻油餜

兩個孩子一組,迎麵而站,雙手平舉對握,然後左右搖晃,並念誦:“油油翻油,翻不過了跳黃河。”念到一個“河”字時,兩人猛然舉手翻身,變為背對背,手朝上的姿勢,複變為麵對麵,雙手平舉,左右搖晃,共誦:“黃河幹,杏皮子酸,酸酸酸!”念到最後一個“酸”字,複猛然舉手翻身,複變為背對背,手朝上的姿勢。周而複始翻油。兩人配合默契,可翻五六次,甚至十來次油,並且越念越快,越翻越快,以致翻不過去,哈哈一笑,重新再翻。《翻油》兒歌的另一段是:“油油翻油,翻不過了過黃河,黃河溝沿,邊上有大山,山山山!”蘭州人過年炸油子時,將條狀的麵基子,順長拉一道開口,然後將一端從口中翻過去,使造型好看,放入油鍋炸製。翻油遊戲類此,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