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鎮是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城所在地,古為西昌城,後因澄江河穿境而過改名為澄江鎮。為泰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曾賦名句:“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澄江鎮風景優美,曆史悠久,曆代更是出了不少名人。如宋代的曾安止,元代的曾貫,明代的梁潛,楊士奇等。澄江鎮現今更是發展的迅速,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衛生事業也不斷進步,居民的勞動技能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有了全麵提高。
對於自己的家鄉澄江鎮楊炎卻不甚了解,甚至可以說是有些陌生,除了每年的大祭祖時回一趟,其他時候他都隻是在網上關注一下家鄉的資料而已。對於澄江的一切他自然也不清楚,隻是知道家鄉依山伴水,鳥語花香,環境還不錯,還有個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臨近著家鄉。
楊炎還清楚一點,也是他最喜歡的一點,這裏民風淳樸,人們都很熱情大方,互助互愛。楊炎跟楊慶每次回去家鄉的人都對他們很照顧,起初楊炎還有點不敢相信這裏的人真的就這麼好,但久而久之也就相信了。
澄江鎮郊區村落,一所很古老的民宅前麵正站著一個少年,楊炎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回到了自己的祖屋。
這是一所範圍不是很大的宅院,四周隻用石頭砌成的矮牆圍住,矮牆上還起了一層苔蘚。從矮牆外望進去,一側有一口水井,院子裏還種著一些果樹。幾間瓦屋相連一起,牆壁上也長著一些苔蘚,就如同是在預示著這是一間年久歲長的宅院,在這裏已經不知道經曆多少的風雨了。
取出鑰匙將門鎖打開,輕輕一推,門吱呀一聲開了。楊炎抱住裝著楊慶骨灰的壇子輕輕道:“叔叔,我們到了,回到家裏了。”語畢,便走進院內。
打開屋門,正廳裏安置著一個神壇,上麵供奉著楊家曆代祖先的靈位。兩旁的側室則都成了儲物間,這樣的安置也都是因為叔叔跟楊炎都很少回家的原因,一般他們回家都是在外側的廂房裏睡的。
安頓好一切之後,楊炎將楊慶的神主牌擺上神壇,裝香跪拜,之後便抱著楊慶的骨灰拿上工具走了出去。
楊家的宅院不遠處有一個果園,那是楊炎曾爺爺時留下的,楊炎將楊慶的骨灰埋葬在果園裏,用木板雕刻了一個墓碑,上書:楊慶之墓四字,下款的署名是兒楊炎。
楊炎跪在墓前拜道:“叔叔,回到家鄉了,您也入土為安了,家鄉的一切永遠都陪伴著您,您在另一個世界裏也開心吧?小炎明天就要走了,要回到學校去,您放心吧,小炎到時候一定會考個好成績出來的,您的臭小子可是最棒的了。
以前您的教誨我雖然總是裝作愛理不理的,但我記在心裏了,包括您的一舉一動,您的笑容,還有我們之間點點滴滴的回憶都已深深的銘刻在我心裏,無論去到何處都好,這都會是我生命中美好的追憶。
以後雖然沒有您在我身邊給我講祖先楊士奇的故事了,但我也深知那其中的道理,你是想讓我以楊士奇為榜樣,好好做人,以後能出人頭地。其實這其中的道理我早就明白了,隻是我故意裝作不知而已,怎樣啊?您的臭小子是不是很壞啊?
好了,先說這麼多了,一有時間我就回來看您,您安息吧!”楊炎黯然淚下,轉身離去。
楊慶的離去對楊炎的打擊雖然很大,但那都已經過去了,張雅的一番話讓楊炎深深明白到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道理,未來的日子或許會迷茫,但他一定會堅強走下去的。
鄉民們還是依舊,見到楊炎回來都來關心詢問,得知楊慶去世後也都深感惋惜,對楊炎又是安慰又是鼓勵,有的還請楊炎到他們家吃飯。楊炎都婉言拒絕了,對於鄉民們的熱情與關心,他的心裏是熱熱的。
夜,天地間仿佛披了一道黑紗,月亮悄然爬上了雲端,漫天的星星相伴在旁,光彩璀璨。小鳥的鳴叫聲漸漸停息,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知名的昆蟲叫聲,為這幽靜的環山之村增添了幾分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