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楊士奇(下)(2 / 2)

楊士奇,名寓字士奇,以字行,漢族,江西泰和人。明朝時著名的輔政大臣,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曆經五朝,在內閣四十餘年,首輔二十一年,對明朝的政局以及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世人稱之為“西楊”。

楊士奇年幼的生活很不穩定,幼年喪父,隨母親一同改嫁官宦人家羅性,先不為羅性所欣賞,在羅家也毫無地位受人冷待。後來有一次羅家祭祖,年幼的楊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楊氏祖先,被羅性發現,羅性從此另眼相看,認為其他日必成大器,遂優待之。

羅性後來又因得罪權貴遭人陷害,在充軍邊疆時遇害去世,年少的楊士奇跟母親的生活再一次陷入困境。但人窮誌不短,楊士奇擔起了照顧家庭的責任,一邊教學一邊侍母,後來再步入官場並一步步地走向叱吒風雲的地位。

對於這麼一個名垂千古,聞名於世的祖先,楊炎當然著急一見。

夏嵐輕輕敲了一下院門,院子裏傳了一聲“來了”,話音一落門便打開,一個男子出現在楊炎眼前。再看這一男子,身形頗高略瘦,一襲白色的粗布衣裳,五官俊秀,濃眉星目,眉宇間還透出一股堅毅。

這就是楊士奇嗎?古代的書生不都是些文縐縐的樣子嗎?眼前的這個人卻絲毫沒有那股書生酸氣,反而更像是一個曆盡滄桑的將軍人物。

楊士奇一見來人是夏嵐笑道:“妹子,你來了……”

話沒說完就注視到了一旁的楊炎,短發,從未見過的奇異服飾,陌生的麵孔,這也太引人注意了。

“妹子,這位公子是?”楊士奇顯然是很驚訝。

楊士奇的驚訝夏嵐是預想得到的,因為在大明天下楊炎的這身行頭根本就屬於罕見的,不,應該說是他們從未見過的。

夏嵐跟爺爺初次見到楊炎的時候也很驚訝,甚至是此刻心中對於楊炎身世的好奇也並沒有減少,隻不過是因為矜持不好發問而已。她提起手中裝著魚幹的籃子,微笑道:“爺爺讓我把這些魚幹給兄長送來,這位是炎哥哥,他來自大海另一邊的過度,所以兄長不必對他身上的服飾感到詫異。”

楊炎一直在打量著楊士奇,對於楊士奇的一切他實在是太好奇了,聽到夏嵐在介紹自己忙拱手道:“士奇兄長不必見外的,在下姓楊名炎,今年十七,算起來還是兄長的後輩,以後還請兄長多多關照才是。”

禮多人不怪,這句話用在那個年代都是合適的,對於楊炎的禮貌楊士奇甚為喜歡,對楊炎的好感也迅生。

古代有一點是比現代好得多的,就是兩個同姓氏的人走在一起就能攀出一個親戚關係來,這樣兩者之間就更加親切了。此刻的楊炎跟楊士奇也是如此,聽了楊炎的介紹楊士奇回禮道:“原來是本家兄弟,關照就不敢說了,以後大家互相照應才是。”

不酸腐,不文弱,不驕慢,禮數周全。

楊炎對楊士奇的印象已比想象中的大為改觀,心中也是好感頓生,這也更加奠定了兩者日後的情義。

兩個對的人在對的時間走到一起便會引發出一段對的情義,甚至於流芳後世。

在門口談了幾句之後,楊士奇將二人迎進屋內,這一次楊炎的來訪讓楊士奇的人生從此發生展變,隻不過此時的他們都還不清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