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什麼啊,這叫研究,那些曆史研究員都是這麼看書的,名人的話內容豐富,蘊藏的道理深,要逐字地研究,才知其中道理之所在。”闖爸一本正經地說。
何闖聽後,心想,怪不得那些教授都是老頭,原來,他們從年輕時就開始摘研究,搞了半輩子才得到教授的頭銜。
闖爸見兒子在琢磨,以為他不懂話中的意思,又說:“魯迅一生作品無數,講話都是半古半白,這是他能力的體現,我們搞文化的不能超歡花地看幾遍就認為是研究了,研究是細話,要有耐心。”
何闖聽得認真,從心窩裏佩服那些搞研究的人,得知:名人寫一個字都是有道理的,哪怕是放個屁,他們也要搞清屁背後的道理;如果是個響屁,他們一定會操起放大鏡,不搞清響屁的含義誓不罷休;如果是個臭屁,他們一定會大肆宣揚臭屁的道理,要大家積極響應,如果是個又響又臭的屁,他們甘願以“死在屁下”為菜,倒下一批,又上來一批,一批又一批,那種敬業精神堪稱偉大,為後人學習的榜樣。
闖爸見兒子一聲不吭,便提出一個問題考考兒子。
“你知道魯迅是怎麼死的嗎?”
“餓死的”何闖思考了片刻,想起曆史老師說答題要結合實際背景,何闖想到舊社會的黑暗,曆史書上有寫:人們活在饑寒交迫之中,千千萬萬的人都被活活給餓死了。
闖爸翻了一頁,最後一行字寫著: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
“他是病死的吧?”闖爸照書搬,懷疑兒子在瞎說。
何闖思索了半天,說:“對,是餓病的!”何闖心跳加速,想自己機智過人,即使超不過別人,對付闖爸那是綽綽有餘。
闖爸看著兒子心虛的樣子,心裏懷疑度加深,又翻了一頁,書上寫著:因肺結核而死,又有說是心力衰竭而死,魯迅的死因至今還沒有確切答案。闖爸想,書都不確定魯迅是咋死的,自己還研究什麼。反正都是病死的,人都死了一百多年,管他怎麼死的。但考慮到教育兒子,他也隻好從中選一個死法了。
“他是得肺結核死的。”
何闖頓感挫敗,但敗也不能敗在老子手上,急中生智之餘,透徹心扉,說:“餓多了,肺就出問題了嘛!”
闖爸被兒子洗得連自己的肺在哪都不清楚了,四十多年的經驗告訴他肺是用來呼吸的,而且,今天餓了一整天,肺沒出毛病,倒是肚子常叫不停,一想到此,闖爸趕緊說:“餓與肺有啥關係?”
“餓多了就沒氣力,沒氣力就沒不能正常呼吸,肺自然就有問題咯!”何闖滿口胡言,胡言就是用來糊弄別人的。
闖爸聽後,想起“心力衰竭”一詞,覺得兒子說得有道理,點頭以示了然。何闖見老子敗了,放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