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島國風土人情(1)(1 / 3)

日本古代隻有語言沒有文字。到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係統地利用漢字主載自己的曆史和預言。現在日本語言口音中80%左右是漢語的變音,日本的語言語音主要來源於中國商周時期到清朝的多時間段多層次的中國漢語方言口音和通古斯人口音、吳越人口音、少量南洋群島的馬來人口音、印支人口音融合而來。

大和族為日本的主要民族,北海道地區約有2.4萬阿伊努族人,衝繩列島約有120萬琉球人。通用日語,北海道地區有少量人會阿伊努語,衝繩列島還有少量琉球人會琉球語。主要宗教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別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

日本獨特的曆史和地理條件,孕育出了獨特的日本文化。下麵逐一介紹這個島國的風土人情。

第一節 “道”的藝術

“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用以說明世界的本原、本體、規律或原理。日本人不僅在實踐中追求技藝的完美,而且在理論上把藝術創造以及日常生活中一切具有技巧工藝等審美意味的活動,都以中國的“道”來稱之。這些道就是指出神入化的技巧及合乎規律的自由創造的能力。而日本人認為各種技藝在至高境界都存在像“道”那樣深奧神秘的力量,就像“道”那樣無形無影,但確實顯示著一種神力。

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唐朝的佛堂供花,花道通過線條、顏色、形態和質感的和諧統一來追求“靜、雅、美、真、和”的意境。日本書道也同樣源於中國,日本書道開始由尊重個性,保持流派傳承向注重自由表現的方向發展。書道要求執筆者具備高潮的技藝,高深的意境,以至否認書法的文學性,強調自由地運用筆墨的超然境地。日本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接待客人的禮儀活動,以“和、敬、清、寂”4字為精義。

在世界上有廣泛聲譽的還有日本柔道。

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擊、而是一種利用對方的力量的護身之術。日本劍道是從武士的重要武藝劍術中派生而出的擊劍運動。比賽者按照嚴格的規則,身著專用防護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對方的頭、軀體以及手指尖。日本空手道是經琉球王國(現在的衝繩)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格鬥運動。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僅使用拳和腳,與其他格鬥運動相比,是一種相當具有實戰意義的運動形式。與柔道和空手道等運動相比,合氣道作為一種精神鍛煉和健身運動,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歡迎。

1.禪在茶中——茶道

喝茶對於我們來說,非常的司空見慣,喝茶還需要講究什麼禮儀嗎?這隻是我們的想法。對於日本人而言,喝茶也是一種道。在日本,日本人還將茶道作為學校的一門必修課程,大學裏也有專門的茶道學。

那麼,茶道到底是什麼呢?

日本茶道是在中國茶文化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融哲學、宗教、文學、倫理、道德、繪畫、建築等在內的一門綜合文化藝術。“茶禪一味”、“和敬清寂”及“世代相傳”則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其目的是要人們和諧相處、相互尊重、清潔純淨、遠離浮躁、發展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的源流,應上溯至8世紀上半葉。那時日本從中國引進茶文化,完全是照搬中國貴族書院式的茶道模式。可是,經過四五個世紀的吸收消化,到了16世紀,織豐時代茶師千利休提倡茶道應以“無中萬般有”、“一即是多”的禪宗思想為根底,去掉一切人為的裝飾,追求至簡至素的情趣。他首先改革了茶室,由書院式的茶道,發展為草庵式的茶道,從茶室建築、裝飾和擺設,到煮茶方法、使用茶具樣式和吃茶禮儀,進一步融入禪的簡素清寂的精神,俗稱“空寂茶”。由此在日本有“茶禪一昧”的說法,茶道也因此成為修煉精神和交際禮法之道。

繼千利休之後,他的第十五代傳人元千宗室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在他的著作《茶經於日本茶道史上的意義》一書中曾提到,“中國的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被後世尊為‘茶聖’的唐代陸羽的《茶經》,是中日兩國人所供奉之最早和最高的經典著作。不僅日本的茶種、種茶、製茶、煮茶、飲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於中國,而且中國的文人、僧侶於飲茶時所形成的‘他界觀念的意境’,那種對幽潔、高遠情趣的體味和追求。也提供了日本茶道精神的原型。中國古代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均對日本茶道的理念和世界觀有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