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島國風土人情(2)(1 / 3)

和道流空手道的創始人為大塚博紀,大塚博紀出生於明治二十五年。6歲起學習柔道。於大正九年到船越義珍的明正塾學習空手道及日本神道揚心流柔術。大正十三年,在皇居濟寧館道場舉行的舞蹈演武會中參加琉球唐手術表演,大塚博紀表演自創的“唐手術亂取形”(現代空手道中的約束對打),以及捕短刀、捕真劍白刃博得好評。以此為契機,大塚博紀在昭和八年五月創設和道流,即將空手道與日本柔術合而為一的意思。該流派受到“神道揚心流”柔術的影響頗深,其中別“別”、“流”、“押”、“引”、“入身”、“轉身”等更是柔術的技法特征。和道流最具特色的是格鬥技術,是極少數在格鬥中能體現流派特征的空手道,該流派出現了許多空手道格鬥比賽冠軍。

和道流空手道的代表團體有全日本空手道聯盟和道會,世界和道流空手道聯盟等,和道流最大勢力是在日本的大學和學校,以東京大學、東京農業、明治、日本、立教、日本齒科、東京工業、東京外語、北海道、熊本工業、福岡等高校體育聯盟中空手道強校為中堅力量。

係東流的創始人摩文仁賢和生於明治二十二年琉球首裏市,13歲時成為首裏手名家係州安恒的嫡傳弟子,20歲時投入那霸手名師東恩納寬量的門下。後又學習了鬆村派、新垣派等空手道更學習了空手道以外的日本古武道器械。摩文仁賢和於昭和三年上京,在到達日本本土的琉球唐手家中,完全學會首裏手和那霸手的僅摩文仁一人而已。

昭和九年摩文仁賢和在大阪開設養秀館道場,以自己兩位恩師名字的開頭各取一字當成流名,成為係東流。係東流的特點是以“守、破、離”三字來總結,即對型的忠實遵守而後應用最後獨立,以此獨特的方法來修行空手道。

係東流空手道極其重視空手道精神的修養,開山祖師摩文仁賢和非常強調係東流空手道為“君子的拳”,是為修行圓滿的人格和崇高的人生目的而進行的空手道修行。係東流空手道一共有47個規定型,是4大流派中規定型最多的。

係東流的代表團體有全日本空手道聯盟係東會,世界係東流空手道聯盟,林派係東流、正氣會、修交會、修道會、聖心會、明武會等。

自1989起每兩年舉辦一次世界級空手道比賽。

極真會館是由大山倍達於1965年於東京創立。大山倍達於1923年生於東京。9歲時在其姊居於滿洲的農場內,首次接觸到武術,並學習到中國南方拳法“十八手”。1938年,15歲的大山移居日本,並加入日本空軍,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那時,他開始接受柔道和拳擊的訓練。後來,他跟隨鬆濤館空手道創立人船越義珍學習衝繩空手道。醉心武學的大山,進步神速,17歲時已取得鬆濤館空手道黑帶二段,20歲時更考獲四段之佳績。同時,他亦成柔道黑帶四段之高手。

極真會世界性總部於1963年開始建立,1965年於東京正式啟用。

並命名為“極真”,全名為“國際空手道連盟,極真會館”由1969年起,每年主辦全日本空手道大賽及每隔4年主辦全世界空手道大賽,至今從未間斷,並以全接觸式賽例聞名於世。亦因為極真空手道的訓練嚴格,努力不懈,不屈不撓的鬥誌精神。令極真派得到全球武術界的認同。

在短短的30多年間,極真會館在全球120多個國家都設立了分部,學員超過1200萬人,成為世界上最大之武術組織之一。

學習空手道,首先需要擺正正確的空手道架式,正確的架式與人體運動力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除此之外,還需要良好的平衡感與安定性,特別是在極短的時間內移動身體的順序。在實戰中,拳麵擊中目標時,瞬間的衝擊力非常大。所以為了能承受得住打擊,身體各個關節需要非常固定。特別是麵對變化多端的腿技,常常需要單腳站立。

不言而喻,保持平衡感的架式極為重要。

力量與速度也是空手道致敵的一項重要要素。力量是由速度所積蓄而成,單靠發達的肌肉無法造成巨大的殺傷力,飛機在空中飛也怕鳥碰,就是因為飛鳥在相對速度飛行時具有可怕的撞擊力量。空手道基本技法中最大威力是取決於在使用衝拳、腿技時,擊中目標瞬間的衝擊力,並隨著速度、力量也跟著提升。一個技術成熟的人其衝拳速度,最高可達到每秒鍾13米以上。破壞力可達到700千克超重量級的水平。

除此之外,空手道力量的集中與放鬆,肌肉形成的彈性與爆發力,回旋時所挾有的腰勁,對敵時平穩的呼吸,等等,都是空手道大師所必備的。空手道中的手、腿技、攻擊、防守是攻防的基本,也是空手道的入門,更是最終的技術目標,這些基本動作,盡管在幾個月內大部分可以練成,但是即使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也可能達不到真正完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