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佛教因果報應與命運(1)(1 / 3)

[評析]

佛教同其它所有的宗教一樣,以最大的熱情關注著人的終極命運。

對於人的命運,佛教有一整套龐大而幽深的理論體係;對於改變人的命運,佛教也有一整套完整而又不可思議的實踐方法。

佛教認為,人的命運狀態怎麼樣,必定有原因,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而因是心念之因,果是現實之果。這就是“因果報應”。有些人誤以為“因果報應”是宿命論,其實不然。講人的命運都是上帝或上天決定的,這才是宿命論。

而佛教講人的命運不離因果。這是合符科學道理的。

但是,佛教講的“因”與“果”,有著特殊的含義,與我們現在所講的因與果的內涵略有不同。佛教所講的“因”——是指心靈中的妄念,而不是“客觀原因”。但佛教認為,客觀的也好,主觀的也好,都離不開人的心,即使是純粹的行為,也離不開心念(意誌),這就是“三界唯心”的理論。心靈上有所妄念(佛教稱為著相),人的肉身狀態就必然有所反應,因此肉身的各種存在狀態便是心念之“果”。我想這個觀點應該不會有人反對吧。人的意念是一種力——現代科學愈來愈認識到了這一點,人的意念力(心念力)不但決定這人的肉身存在狀態,而且還可以影響周圍事物的存在狀態。也許有人認為我這是在宣傳氣功特異功能的意念搬運法,其實不是,我所講的不過是二十世紀的一個偉大的科學發現——量子力學。量子力學認為,物質的基本粒子完全不是一個客觀的存在,而是與人的心念、意念、思維息息相關的存在。海森堡測不準原理證明了物質的基本粒子的運動形式受觀察者的思維活動的影響。這其實也就是佛教的“因果”的內涵。心念之因必致存在狀態之果。人的命運就是存在的狀態,命是指一生的整體狀態,這是指各階段的狀態,無論一生的狀態也好,各階段的狀態也好,都是由心念之因所生的果。

因此,佛教認為,人的命運(存在狀態)為什麼不好呢?這是因為心念不正,心念不好。隻要端正心念,使心靈清靜,就可以擺脫輪回之苦,獲得好的命運(好的存在狀態)。

從表麵上看,佛教關於命運的原理和改變命運的方法,似乎更注重倫理道德上的修養。其實,佛教更注重的是從實踐中清心、正念,而清心、正念的依托,一是人與人的關係(表現為倫理道德),一是人與自然的關糸(表現為自然之理)。

盡管佛教關於改變人的命運的原理有一定的道德上的價值,然而,其具體方法卻大多是不合時宜的。並明顯存在著時代的局限性。

首先,佛教改變人的命運的方法,過於強調了心念的作用,而忽略了實踐的作用。盡管心念會影響著人的實踐,然而實踐也可以改變人的心念。佛教強調“三界唯心,萬法唯實”,其實這既是它的特色所在,也是它的局限所在。

其次,佛教產生於小國寡民的時代,生產力很不發達,許多無法解決的問題便靠意念擊解決。而在現代生產力高速發展的今天,試圖純粹用“意念”去呼風喚雨乃至改變人的命運,也顯得十分可笑。譬如佛教認為殺害動物是導致短命的十種原因之一,這明顯地帶著宗教的局限性。不但不可取,而且現今的人們為了長壽而不殺生不吃肉,是顯然做不到的。

因此,我們現今研究佛教改變命運的的方法,隻能作為一種文化從學術上去進行研究,而不具有多大的實用價值。

這裏摘編陳柏達居士《改變命運的原理和方法》中的部分篇章節,供研究佛教文化者參考。

吉凶禍福的奧秘

一、十來偈

佛經上有一首偈描述人們今生十種現象的由來,這首偈叫十來偈。

1.端正者忍辱中來。

2.貧窮者慳貪中來。

3.交位者恭敬中來。

4.下賤者驕慢中來。

5.瘴啞者誹謗中來。

6.盲聾者不信中來。

7.長壽者慈悲中來。

8.短命者殺生中來。

9.諸根不具者破戒中來。

10.諸恨具足者持戒中來。(引自《罪福報應經》)

儒家的“五德”(仁義禮智信)有些類似佛教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所以,不行仁義禮智信,就是破戒。

二、短命的十種原因

1.自己親自殺害動物。

2.慫恿別人殺害動物。

3.稱讚別人殺害動物的技巧。

4.看見別人殺害動物心裏高興。

5.希望我們所怨恨的人早日死亡。

6.看見所怨恨的人死了以後.心生歡喜。

7.破壞動物的窩穴。

8.教唆別人破壞動物的窩穴。

9.捐錢建立神廟,然後殺害動物去祭祀。

10.愛好鬥爭,並且教別人互相殘殺。

三、長壽的十種原因

1.自己不殺害任何動物。

2.勸別人不要殺害動物。

3.看見不殺害動物的人,加以稱讚。(讚揚不殺生的好處)

4.看見別人不殺害動物,心生歡喜。

5.看見別人殺害動物,設法加以解救或赦免。

6.看見他人害怕死亡,加以安慰,使他身心平安。

7.看見別人心裏有恐懼,設法使他不再恐懼。

8.看見別人或動物有病痛,產生同情心。

9.看見別人遇到急難,就想加以幫忙。

10.施舍食物給其他眾生:

四、多病的十種原因

1.喜歡打人、虐待動物

當老師或為人父母的人,如果為了學生或兒子變好,本著愛心去懲罰學生或子女,不但無過,反而有功,但如以憤怒之心打學生則來生多病。

2.勸別人虐待動物、打動物。

3.看見別人虐待動物加以稱讚。

4.看見別人打罵動物心生歡喜。

5.擾亂父母,使父母心裏憂愁。

6.擾亂聖人或賢人。

7.看見所怨恨的人生病,心裏高興。

8.所怨恨的人生了重病,你卻送他假藥或與治病不相幹的藥。

9.看見仇人病痛好了,心裏高興。

10.上次所吃的食物還沒有消化,就又再吃。

今生身上長惡瘡,乃是因為前世鞭打眾生。

今生膽子太小,乃是因為前生常以恐懼的東西嚇人。

五、少病的十種原因

1.不打別人,不虐待動物。

2.勸別人不打人或虐待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