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佛教因果報應與命運(1)(2 / 3)

3.看見別人不打人、不虐待動物,就加以稱讚(讚揚不打人、不虐待動物的好處)

4.看見別人或動物友好相處,內心歡喜。

5.侍奉父母和病人。

6.知道病人有病痛,勤加服侍照料。

7.見仇人病痛解除,內心歡喜。

8.布施良藥給眾生,並且勸別人也這樣做。

9.對於生病和痛苦的人,起憐憫心。

10.飲食有節製,不吃得過飽。

六、醜陋的十種原因

1.容易憤怒、喜歡生氣。

2.常懷嫌惡與憎恨之心。

3.欺誑別人。

4.擾亂眾生,使眾生心生煩惱。

5.不敬愛父母兄長。

6.不恭敬聖賢。

7.侵奪聖賢維持生計的東西和田地。

8.把佛塔、佛寺裏的明燈弄滅。

9.看見醜陋的人,加以輕視、挖苦或譏笑。

10.習慣於損人利己的事情。

七、端莊的十種原因

1.不生氣,不憤怒。

2.施舍衣物給別人。

3.敬愛父母尊長。

4.尊重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5.常粉刷裝飾寺廟佛塔。

6.用清淨的泥土或塗料粉刷房屋堂宇。

7.把寺院附近難走的路弄平。

8.灑掃佛塔。

9.尊重醜陋的人,不加以輕視或譏笑。

10.看見相貌端正的人.知道是前世修福德所致的結果。

八、人緣差(威望小)的十種原因

1.對於眾生起嫉妒心。

2.看見別人獲得好處,心生煩惱。

3.看見別人失去利益,心中慶幸。

4.看見別人有好的名譽,起嫉妒和厭惡心。

5.看見別人名譽受損,心生歡喜。

6.迷失道心,毀滅佛像。

7.對於父母和聖賢,不盡心侍奉。

8.唆使別人做不得人緣的事情。

9.阻礙別人修行廣得善緣的事情。

10.輕視或譏笑別人人緣不好或威望較差的人

九、人緣好(威望大)的十種原因

1.不嫉妒別人。

2.看到別人得到好處,心生歡喜。

3.看見別人失去利益,起憐憫心。

4.看見別人有好的名聲,心裏高興。

5.看見別人名譽減損,心裏難過,並且想幫助他=

6.大發道心,造佛形象,奉施寶蓋。

7.盡心奉敬奉侍父母和聖賢。

8.勸別人做廣得善緣的事情。

9.勸別人修行廣得善緣的事情。

10.看見人緣差的人,不加以輕視或譏笑。

看見別人心生歡喜,則來世別人也會喜歡看見你。

十、出生卑賤的十種原因

1.不知恭敬的父母。

2.不知恭敬出家學佛的人。

3.不知恭敬修行清靜的人。

4.不恭敬老師、尊長。

5.不恭敬朋友。

6.不盡心恭請、迎接、供養師長。

7.看見師長來,不起立恭迎,請他坐上座。

8.不遵行父母的教誨。

9.不接受聖賢的教誨。

10.輕視或譏笑出生卑賤的人。

今生常被驅使勞役,乃是前生負債未還。

十一、出生高尚的十種原因

1.恭敬父親。

2.恭敬母親。

3.恭敬出家學佛的人。

4.恭敬修行清靜的人。

5.恭敬愛護長輩。

6.侍奉迎接長輩。

7.見到尊長來,起立恭迎,請他坐上座。

8.恭敬地接受父母的教誨。

9.尊敬聖賢,並接受他們的教誨。

10.不輕視或嘲笑出生卑賤的人。

十二、貧苦的十種原因

1.盜竊他人財物。

2.教別人偷盜。

3.看見別人偷盜,加以稱讚。

4.看見別人偷盜,心生歡喜。

5.侵犯或剝奪聖賢維持生計的物品。

6.減少或撤走父母的維持生計物品。

7.看見別人得到利益,心裏不高興。

8.阻礙別人得到利益,或加以刁難。

9.看見別人施舍,心生不快。

10.看見饑荒,不產生憐憫心,而認為對自己行業有益,也是過失。

天道循環最為真,誰人常富更常貧。今朝受餓吞饑者,半是當年慳吝人。

十三、富足的十種原因

1.不偷盜別人的財物(別人不允許,就取走別人的一針一線,就是偷盜)。

2.勸別人不要偷盜。

3.稱讚不偷盜的好處。

4.看見別人不偷盜,心生喜歡。

5.盡心奉侍父母,不使所用短缺。

6.供給聖賢或尊長,一切所需物品。

7.看到別人得到利益,心裏高興。

8.看見別人追求利益,設法幫助他得到目標。

9.看見愛好施舍的人,心生歡喜。

10.遇見饑荒,心裏產生憐憫心,並且沒法救濟。

十四、見解不正確的十種原因

1.不請教有智慧、有道德的人。

2.闡揚傷害別人或其他動物的理論或方法。

3.不能接受或奉行真理和善法。

4.稱讚不一定的事物以為一定。

5.吝嗇說法或教導別人。

6.親近不信三世因果的知識分子。

7.遠離正信的佛教徒。

8.稱讚邪知邪見的行為。

9.舍棄正確的智慧和見解。

10.輕視或譏笑愚癡和邪惡的人。

十五、見解正確的十種原因

1.請教有智慧有道德的人。

2.闡揚行善的方法與好處。

3.聽聞、修持、弘揚、維護正確的教法。

4.稱讚亙古不變的真理。

5.樂於演說真理的要點和修行的方法。

6.親近真正有智慧、相信三世因果的人。

7.遵守維持正確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