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名人輩出的加拿大(3)(1 / 2)

不過,直到逝世前幾個月,他仍在自己的法律事務所工作。1998年他的幼子麥克爾在一次雪崩中喪生,這使他的病情惡化了。2000年9月28日,特魯多逝世。加拿大為他舉行了國葬。他最後被安葬在魁北克聖瑞米的家族墓地中。當時很多加拿大人排長隊向他的遺體告別。當他的靈柩從渥太華運送到蒙特利爾的時候,群眾自發地沿著鐵路線為他送別。古巴總統卡斯特羅和美國前總統卡特等國際人士參加了他的葬禮。

2003年8月21日,蒙特利爾——多瓦爾國際機場被命名為皮埃爾·特魯多國際機場。

2004年在加拿大廣播公司的電視係列節目《最偉大的加拿大人》觀眾投票中,特魯多名列第三。

2005年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政府宣布將境內的一座山峰命名為皮埃爾·特魯多峰。

崇拜他的人讚美他的智力和敏銳的政治能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貶低他的人批評他的傲慢和荒唐的經濟政策(其中包括醫療改革)。但毫無疑問,他是一股強大的驅動力,重新塑造了加拿大這個多元文化的國家。

第四節糖尿病克星——費裏德裏克·班廷

在過去,人們一談及糖尿病,就如同今日人們談及艾滋病,會談病變色,膽戰心驚。而當時醫生最先進的治療方法,就是控製飲食。成千上萬的患者,為了延長生命時間,而不得不依靠殘酷的慢性饑餓療法來苟延殘喘。直到20世紀20年代初,有一個年輕的加拿大外科醫生,勇敢地站出來麵對人類可怕的對手——糖尿病,展開了一場英勇的戰鬥。曆盡艱辛,終獲成功。這位勇敢的先驅者就是費裏德裏克·班廷。

1891年11月14日班廷出生於加拿大的阿裏斯頓。班廷的母親在生他時留下了病根,一直臥床不起。

母親的病痛在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深的傷痕。他立誌要成為一名出色的醫生,來醫治母親的病。

班廷在多倫多大學開始學習作牧師的課程,以後轉而學習醫學。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班廷毅然參軍,然而卻不幸受傷。在歐洲坎布萊,加拿大軍隊與德軍激戰,雙方死傷慘重,年輕的班廷就是其中之一。發時的軍醫要為他截肢,但他堅持不肯,就這樣他冒著死亡的危險,終於手腳無缺地活了過來。他回到加拿大,在小鎮倫敦城掛牌行醫。可是診所生意極其慘淡,頭一個月隻有一個病人來按響門鈴。為了養家糊口,他在西安大略省醫學院找了一份兼任講師的工作。

班廷並非一個功底深厚、經驗豐富的醫學研究者。對自己所講的藥物學課,他也自感知識有限。但這激起了他不向命運和困難低頭的勁頭,他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備課。有一天,他被要求作一個關於糖尿病問題的報告。沒想到,這個偶然闖入他研究領域的課題,竟會影響到他的一生和千百萬人的生命。

直到20世紀20年代初,糖尿病仍被視為一種令人談虎色變的不治之症。數以百萬計的糖尿病人隻能無望地等待死亡。班廷的好友吉爾克裏斯特醫生就是這些病人之一,昔日健壯的青年如今迅速消瘦,嘴裏散發出死亡的氣味……班廷決心攻克這個難題:如何找到解決病人胰腺功能缺陷的辦法,使他們血液中的糖分重新變成身體所需的熱能呢?

某天夜裏,班廷一直在思考醫學文獻上記載的糖尿病與胰髒的作用存在著某些關係的問題,久久不能入眠。他推測在健全的胰腺中是否暗藏著某些特殊的物質,它能夠促進糖份的新陳代謝。一旦失去了這種物質,代謝作用就要受到阻礙。根據當時已有的知識,班廷了解到胰腺中的胰泡能夠分泌出一種消化酵素,它是人體中維持碳水化合物(糖份)正常代謝的物質;班廷還了解到胰髒內存在著一種被稱為蘭氏小島的細胞,在糖尿病發作以後,這種細胞就會發生萎縮。班廷在這些文獻的啟發下,好像悟出了一些道理:能不能將狗胰髒的導管紮住,使胰髒退化,這樣可以使胰島細胞不受消化液的影響,從而提取仍然健康的胰島細胞,來使已經全部切除了胰髒而得糖尿病後行將死亡的狗活下去呢?他立即在筆記本上記下了“結紮狗胰管:6~8周待其退化;將剩餘部分取出進行提取”。這個新的設想讓他十分興奮,幾經周折,班廷找到多倫多大學生理係的麥克勞德教授,以求得這位有名的糖代謝權威的支持。經過多次努力,麥克勞德教授終於允許他在大學暑假期間來自己的實驗室工作兩個月,並為班廷提供了10條狗,其餘的材料自備。麥克勞德教授還給班廷找了一個名叫白斯特的學生做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