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古代女性最愛穿的內衣(1 / 1)

中國女性穿著內衣的曆史源遠流長。

在漢代以前,古人將內衣稱做“褻衣”。

漢代時,常穿的內衣有帕腹、抱腹和心衣。漢劉熙在《釋名·釋衣服》中道:“帕腹,橫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間施一襠,以奄心也。”帕腹就是橫裹在腹部的一塊布帕。在帕腹上綴上帶子,緊抱腹部,就成了“抱腹”,“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鉤肩”及“襠”就成為了“心衣”。二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

唐代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唐代女子卻發明了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唐代女子喜歡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胸下部係一闊帶,胸前有一排扣子係合,使胸的上麵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可以說唐朝的“訶子”就是現代女子所用胸罩的最初雛形。

到了宋代,女子的內衣稱做“抹肚”。“抹肚”穿上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結構上以緊束前胸為特征,用於約束和固定乳部,以防風寒。

到了清代,在“抹胸”的基礎上又發展為“肚兜”。“肚兜”一般做成菱形,貼身護在胸乳腹部位,肚兜隻有前片,後背袒露。材質以棉、絲綢居多。有的“肚兜”為素色的,也有的“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繡,幾乎是一件工藝品,如繡有“蓮生貴子”、“鳳戲牡丹”、“童子抱鯉”等圖樣的肚兜。紅色為“肚兜”常用的顏色。至於係束用的帶子,小家碧玉用紅色絲絹,較富的人家用銀鏈、銅鏈,而富貴之家則多用金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