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釵是古代婦女常見的首飾之一,屬釵子的一種,因釵頭為鳳形,故而得名。釵是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釵與簪的主要區別在於簪是做成一股,釵則做成雙股。釵用來綰住頭發,也有人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中華古今注·釵子》記載:“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

關於鳳頭釵還有一個著名的愛情故事。在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陸遊與其表妹唐婉,兩人從小一直在一起生活學習,而且都擅長詩詞,經常互相唱和應答。兩家父母以及眾親友,都認為他倆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於是陸家就以一隻精致無比的家傳鳳釵作為信物,訂下了唐家這門親上加親的婚事。

等到結婚後,新婚燕爾的陸遊流連於溫柔鄉裏,根本無心顧及學業。而陸遊的母親唐氏一心盼望兒子陸遊金榜題名,於是責令唐婉以丈夫的科舉前途為重,淡薄兒女之情,但陸、唐二人情意繾綣,無以複顧。陸母因之對兒媳非常反感,叫陸遊“速修一紙休書,將唐婉休棄”,陸遊無奈之下隻好休妻。

後來,陸遊在禮部會試時榜上無名,便回到家鄉。一天,當他一個人在沈園樹叢深處的幽徑上獨自漫步時,無意中遇到唐婉和她的丈夫趙士程在一起遊園。原來,此時的唐婉,已經由家人安排嫁給了同郡士人皇家後裔趙士程。陸遊一時感慨萬分,於是,提筆在沈園粉壁上寫下了著名的《釵頭鳳》一詞: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鮫綃透。

桃樹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唐婉看後,失聲痛哭,回家後也寫了一首《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幹,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寫完不久,唐婉就鬱鬱而終了。

後來,陸遊頗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欣賞,被賜進士出身,之後官途通暢,最後做到了寶華閣侍製。到七十五歲時,他申請告老還鄉,蒙賜金紫綬還鄉。陸遊和唐婉二人的愛情可以說是“有緣無分”最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