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米線源於雲南蒙自縣,流傳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關於過橋米線的來曆還有著一個感人的傳說。
相傳清代蒙自有一位楊秀才,為了能在當年赴省城秋闈時獨占鼇頭,考中解元,決定到附近的南湖讀書。南湖中有一湖心亭僅有一橋與外界相通,環境非常幽靜,是讀書的好地方。
楊秀才的妻子非常賢惠,她怕丈夫每天回來吃飯在往來路上耽誤時間,就每天都按時送飯。可是,每當她將飯菜送到時,飯都已經涼了。當時也沒有什麼保溫設備,為了能保溫,她想了個好辦法。
一天中午,她備辦了一碗重油沸湯的米線送了過去。由於油浮於湯麵上,起到了隔熱作用,加之陶土器皿傳熱不快,使湯裏的熱量難以揮發,米線能保溫較長時間,所以,到了那湯罐還是熱乎乎的,秀才吃起來也十分滿意。
這件事傳出去後,人們都誇獎楊秀才的妻子聰明賢惠,同時,也學會了她做米線的方法。由於從楊秀才家到湖心亭要經過一座小橋,大家就把這種吃法稱之為“過橋米線”。
現在的“過橋米線”不僅是雲南最著名的小吃之一,而且已風靡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