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有一條運河,被稱為“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它就是靈渠。
靈渠在古代稱為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直到今天,仍然在發揮著作用。
靈渠始建於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並六國、平定中原後,立即派出30萬大軍,北伐匈奴;接著,又揮師50萬南下,平定“百越”。他在把目光瞄向嶺南的時候,也就開始了靈渠的開鑿。
當時,秦始皇選擇的靈渠運河路線,是在今天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城附近湘江和漓江的分水嶺上。這裏兩江相近,最近處不到1.5千米,山又不太高。隻需溝通兩江,中原地區用船運來的糧草,就可以從水路一直越過五嶺,進入嶺南地區。
這項艱巨的任務由監禦史史祿設計,由三位石匠帶領軍民施工。三人死後,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們而修築了“三將軍墓”。
三將軍墓在靈渠的邊上,墓裏葬的是三位修築靈渠的年青石匠,他們的名字叫張靈、李渠、劉成。關於這三位石匠修建靈渠的事跡,還有一段傳說。
張靈、李渠、劉成三位,在少年時,便跟隨石藝高超的曾石匠學藝。由於三人勤學苦練,很快學到曾石匠的手藝。那年,正好史祿率人來開靈渠,三人報名應征,被史祿看中。於是,張靈成為運河工程的主要負責人,李渠和劉成二人為副手。從此,他們三人便帶領數十萬秦軍和民工,開石劈山,開始了艱苦的建設工程。
運河工程之艱巨,超出了他們的想象,也超出了史祿的預計。後來在廣西作戰的秦將屠睢,吃了敗仗,惱羞成怒,遷怒於靈渠的施工者張靈,便將張靈血濺帳前。之後,李渠接替張靈的位置繼續施工。就在靈渠馬上要通水的前夜,一場特大洪水鋪天蓋地咆哮而來,把剛修好的南渠衝出了一個60多米的大缺口。就這樣,一場意想不到的大洪水,李渠也成了屠睢刀下的冤魂。
張靈和李渠被殺後,劉成臨危受命,但是,他先不急著動工修渠,而是跑到渠邊仔細察看情況。一天晚上,月亮把秦堤四周照得一清二楚,雞叫二遍時,他感覺到自己腳下微微顫動,後來,地動得越來越厲害,隻聽“嗖”的一聲,一條巨大的黑影從湘江故道中躥了出來,奔向石堤,用力拱石堤。劉成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條巨大的豬婆龍。這種東西在《聊齋誌異》裏麵提到過,它能橫著飛,很大的嘴巴,牙齒尖利。原來,張靈、李渠兩位師兄被殺是這個家夥禍害的。
劉成把看到的事告訴了師傅曾石匠,曾石匠把這件事對自己的朋友,長期在貓兒山上修煉的雲真道人說了。雲真道人聞說此事,從貓兒山上帶了一顆小石頭就下山了。
一天晚上,又狂風大作,豬婆龍又從滾滾的湘江中躥出來壞事。這時,隻聽見半空一聲巨響,雲真道人將那顆小石頭向空中一拋,半空中,那顆小石頭竟然變成了一座小山,飛速向豬婆龍壓去,壓在了豬婆龍的腰上,豬婆龍隻動了幾下,就再也動不得了。
這座壓死豬婆龍的小山,就在秦堤上成了現在的飛來石。從此,靈渠就再沒有發生過豬婆龍拱壞堤壩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