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出生於1930年8月30日,他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1941年,11歲的巴菲特購買了生平第一隻股票。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1956年,他回到家鄉創辦“巴菲特有限公司”。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1965年,他開始掌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任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自1965年至2003年伯克希爾公司保持平均22.2%的年收益增長,就是說,如果你1965年投資1萬美元於該公司,現在它已價值2595萬美元,同一階段,如果投資於標準普爾500指數,你隻能獲得47萬美元。如果這個速度保持到2009年,巴菲特80歲的時候可能成為曆史上絕無僅有的千億富翁。

2003年8月11日的美國《財富》評選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商業人士,沃倫·巴菲特名列第一。同年評出的世界富豪榜上,蓋茨以407億美元列第一,巴菲特以305億美元列第二,這種排名幾乎與五年前一模一樣。

2003年比爾·蓋茨訪華時,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曾向他詢問美國資本市場的情況,蓋茨的回答是:隻有一個人真正懂得其中奧妙——沃倫·巴菲特。回到美國後,他將伯克希爾公司最新發布的年報寄給江主席。

在美國,巴菲特被稱為“先知”,但在中國,他更多被喻為“股神”。人們在不斷猜測巴菲特成功的奧秘。事實上,巴菲特最大的秘密,就是他沒有秘密。

任何人均可從格雷厄姆的作品《證券投資》、《聰明的投資者》及巴菲特每年的年報中獲得相應的一切知識。價值投資理論並不複雜,巴菲特曾將其歸結為三點: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

“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事實上,掌握這些理念並不困難,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巴菲特似乎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他購買股票的基礎是: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在價值投資理論看來,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對於尚處於喧嘩與騷動中的中國企業界和中國資本市場,若能反複思考和借鑒巴菲特的箴言,相信能受益匪淺。

凡禹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