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文明歸結為兩種:第一種為節約時間,第二種是為浪費掉節約得到的時間,我們稱第一種為物質文明,第二種為精神文明。
我對旅行目的地最大的要求就是要陌生,越是陌生的環境對我來說越有吸引力。
在一個陌生的美國聚會裏,找一個小草垛,看著各種各樣的人在眼前活動,就好像是在看活生生的西洋景,這比什麼都好玩。
一位金褐色頭發的小男孩對果汁似乎沒有感覺,反而對榨汁機的構造非常好奇。在沒人用榨汁機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在那裏琢磨了好久,不知道他最後有沒有琢磨出其中的奧妙。而小男孩旁邊,一直跟著一個頗具淑女範兒的小蘿莉,似乎是他的朋友或者妹妹,她袖子濕濕的,應該是剛洗過蘋果。
自始至終,小蘿莉都在一旁專注地看著小男孩擺弄榨汁機,一副很仰慕的神情。
我還注意到一位三四十歲的男子,麵相俊朗,發型講究,穿著格子襯衫,九成新的牛仔褲和戶外休閑鞋看起來都很得體。和那些穿梭於人群中,不停應酬的人不同,他似乎一直在那個草垛上坐著,偶爾有人過來和他搭個話,聊上幾句,一副優哉悠哉、無所事事的樣子。這樣的聚會你也可以像這位老兄一樣,發發呆,幾個小時一晃就過去了。
在美國,我以前參加過其他戶外聚會,一般都比較喧囂、奔放,酒足飯飽之後,在酒精的催化之下,人們跟著音樂的節奏,載歌載舞,氣氛熱烈,大家似乎都全身性地投入到放鬆和宣泄的氣氛之中,不管熟悉不熟悉,好像人人都是好哥們兒、好姐妹,都可以勾肩搭背,稱兄道弟,當然聚會現場也會顯得比較淩亂、嘈雜,遍地可見酒瓶和垃圾。
而這次的氛圍完全不一樣,非常安靜,除了音樂,就隻有人們的談笑風生,好像人人都在控製自己的嗓門,生怕打擾到別人似的。
人們的穿著看上去很休閑,又卻不隨便,所有人的衣服、鞋帽看上去都非常幹淨,幾乎都是九成新的樣子;而且細看之下,可都是有頭有臉的高端品牌,絕非沃爾瑪的便宜貨。
小孩子們雖然也在打鬧玩笑,但看上去都比較有教養,不會做太出格的事情。在這個聚會裏,如果遇到與陌生人目光交彙,對方一般會報以微笑,但不至於很熱情,相對比較內斂。聚會的場地絲毫看不見任何垃圾,所有的座椅、擺設都井井有條。
總之,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一個富裕階層的休閑聚會,看上去非常斯文,甚至略帶拘謹。
當然,對於我這樣膽大心細臉皮厚的人來說,絕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溝通交流機會。隻要對方對我微笑,我就會主動去搭訕。
普通美國人一般通過電影和新聞媒體了解中國。
電影對普通美國人的影響很大,在西方主流電影市場,有關中國的題材要麼就是涉及古代,似乎人人都留著發辮;要麼就是一些負麵的角色或者主題,主流市場很少有關於中國現代的、正麵積極的電影作品。
至於新聞媒體,雖然美國的新聞機構都不受政府控製,可以言論自由,但新聞在美國是一個商業,核心目的還是賺錢,普通電視節目報道中國的優先目的是為了收視率,老百姓愛看什麼就播什麼,所以難免產生一些誇張不實的報道,要麼誇大中國的威脅,要麼過度渲染中國的負麵形象。
總之,倒不是說西方的媒體一定要故意抹黑中國,但越是極端的題材越是收視率高,也就越是能賺錢,他們隻是一個公司,賺錢是最根本的目的,就這麼簡單。
雖然這些人都是來自富裕的中產家庭,但其中很少有人去過中國,他們出國旅遊,一般也就去歐洲或者附近的加拿大和中南美洲。中國對於這些美國西部中產家庭來說是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國家。
中美兩國人民通過新聞、電視、電影等各種渠道斷章取義地互相了解了大半輩子,是時候通過自己的眼睛去判斷是非了。
我這個中國人來參加聚會,居然“驚動”了這個家族的老祖宗瑪麗安,她特意出來看看我這個來自太平洋彼岸的客人。
他們家族每年都在蘋果豐收的季節舉辦這樣的聚會,我是第一位來自中國的客人,瑪麗安要和我合影,說這很有紀念意義。嘿嘿,咧開嘴巴笑一個。
瑪麗安問我:“你從中國什麼地方來?”
“浙江。”
“哦,”聽口氣,瑪麗安對浙江毫無概念,“內陸?還是沿海?”
“在海邊,離上海不遠。”
“上海,我知道,繁華的國際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