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避免陷入(3 / 3)

4.避免忽視會議的時間成本

企業經常忽略考慮他們的一個最重要的機會成本,這就是他們的高級雇員的時間消耗。根據一家私營機構對美國1000家最大的企業內200名行政人員所作的調查顯示,行政人員估計在他們每天的工作時間中,平均15分鍾用於打電話,32分鍾用於閱讀或抄寫必要的備忘錄,72分鍾用於不必要的會議。假設這些經理們每年的平均工作時間是48星期,每周5天,那麼他們用於打電話的時間就是60小時,讀寫備忘錄用了128小時,而不必要的會議就占據了288小時。若按8小時工作製換算,分別大致相當於8個、16個和36個工作日!

也許讀者會覺得,這些數字頂多是某種有趣的描述,卻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試問有誰能預言將召開的會議純粹是浪費時間?無可否認,每個會議都具有一定目的,通常我們隻能在會後對會議的必要性下結論。要想從預測方麵著手,暫時行不通。

那麼我們換個角度看看,就從會議召集者的想法開始吧。

假設你是某機構的管理人員,要在機構內部召集下屬或同事開會。當你計算會議費用時,你將考慮哪些方麵?可有的答案包括場地租金,交通費和宣傳費等等。但是對於內部例會,這些費用通常可以免去。就在你準備報出“零”這個數目時,請注意一個問題:你是否需要為到會者支付報酬?

一般來說,你的回答是否定的,因為這是工作會議。有道理,我們還可以得出一個推論:

既然你也不必為到會人員支付額外酬金,那麼會議成本當然為零。

成本是廠商極為關注的問題,為了增加盈利,人們總是千方百計降低成本。然而對於成本為零的事情,其效率高低如何,大家不太在意了,反正不必花錢。很明顯,會議的效率低下同“會議成本為零”的觀點有很大關係。

然而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呢?

讓我們首先從你的回答依據開始分析。你相信,與會者都是本機構的員工,他們的工作已經包括了參加必要會議的義務,於是他們應當到會,而且不能為此提出報酬要求。然而我們是否可以認為,與會者在會議期間別無所獲,完全是無償工作呢。

哪有這樣的好事?回答當然是否定的。無論與會者因為開會而離開本職工作崗位有多久,所屬機構將分毫不差地繼續累計他們的工作時間,以便計發工資。

現在,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出,與會者將有償參加會議,隻不過付錢的未必是作為召集者的閣下,而是所屬的機構。這樣一來,即便會議規模再小,那怕隻限於同一辦公室,召之即開,由於與會者是本機構的員工,你就不得不考慮會議成本的問題。

如何糾正人們對會議成本的認識,加強與會時的緊迫感,進而提高會議效率?美國研究者提出了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就是在會議室顯眼處設置一塊計時牌,預先錄入每個與會者每小時的薪金數目,從他們到達會議室的時刻開始計時,累計並顯示全體與會者的薪金數目,直到會議結束。

5.避免遇事沒有主見

《邯鄲學步》這則寓言中說:相傳邯鄲人走路姿勢優雅,美譽天下,一公子聞之,誓要學會邯鄲人走路。於是,他不辭辛苦,親臨邯鄲並著力模仿。豈知事與願違,他怎麼學也學不會,由於他全神貫注,過於投入,竟把原來走路的姿勢忘得一幹二淨,隻得爬回去。

當今的主管中也有像上文所言的公子一樣,刻意模仿別人不成反而喪失自己的特色。

不同的單位、不同類型的組織應該有不同的管理模式,是不能生搬硬套的。主管應該借鑒別人的經驗,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借鑒主要是得到別人管理的精髓,而不是生搬硬套別人管理的具體方法。有的主管看見別人提出什麼口號,還沒弄清楚人家為什麼要提那樣的口號,跟他們有什麼樣的關係,隻是覺得這個口號響亮,聽了有勁,自己也提出這個口號,結果發現收效並不大。孰不知自己組織的構成與別人不同,下屬思維的興奮點也不一樣。人家可以用喊口號的形式來鼓舞士氣,而你可能采用組織活動或物質獎勵的形式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主管是一個組織指揮棒的持有者,主管的一言一行影響著整個組織的發展,主管指揮的失誤會導致整個組織遭到失敗,因而主管在發現新的富有創意的管理模式時……一定要經過反複論證再決定是否使用這個模式。這種論證應該讓所有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參加,進行理論上的研究,還要選擇一個部門進行操作實踐,以證明這種新的模式確實先進……確實受到廣大下屬的肯定與接受,這時再正式起用這樣的模式,否則,將會發生“邯鄲學步”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