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感受“神”之國度的魅惑(2)(1 / 3)

7世紀初,國王希瓦·德瓦逝世後,他的女婿、首相阿穆蘇·瓦爾馬繼承王位。阿穆蘇·瓦爾馬治國有方,精明強幹,在他管理和統治下,李查維王朝開始向著輝煌一步步大邁進,農業、商業和手工業在這一時期獲得了更高發展。《大唐西域記》詳細記載了李查維王朝當時的繁榮景象。阿穆蘇·瓦爾馬是印度教徒,但也讚同佛教,酷愛藝術,曾建造著名的凱拉斯庫特宮。這是一座7層高的建築,設計精巧,造型優美,規模巨大,其最上層是可容納萬人的大廳。這說明尼泊爾的建築工藝在當時已達到很高的水平。約在639年,阿穆蘇·瓦爾馬將女兒布麗庫蒂(尺尊公主)嫁給中國西藏的鬆讚幹布。643年,阿穆蘇·瓦爾馬的後繼者納倫德拉·德瓦國王即位不久,中國唐朝的使者王玄策等訪問了尼泊爾。

723年古納·卡馬·德瓦建立坎堤普爾(加德滿都)。維賈亞·卡馬·德瓦一世死後卻沒有子嗣繼承他的王位,因此,一個名叫巴斯卡爾·德瓦的塔庫裏種姓的人占據了王位,在尼泊爾建立了塔庫裏王朝。在塔庫裏王朝統治時期,密教得以在尼泊爾廣泛傳播。後來,密教又從尼泊爾傳到了西藏。塔庫裏王朝隻傳了五代國王,後來為索羅王朝所取代。

索羅王朝後來稱作穀地馬拉王朝。馬拉王朝也是尼泊爾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文化、藝術等各項事業都得到了蓬勃發展。這時,在尼泊爾境內不但語言被統一了,連加德滿都穀地和較偏遠的小鎮,到處都洋溢著文藝複蘇的生機。而今天在尼泊爾所見到的許多偉大建築物和雕刻,大多數都是在那個時期建造的。馬拉王朝的第一個國王是阿裏·德瓦·馬拉,其祖先是南雅·德瓦,他來自南印度卡爾納塔克家族,在南部尼泊爾建立過西姆拉昂加爾王國。此時,在尼泊爾卡人地區還有一個馬拉王朝。這個王朝建立於11世紀,曾3次進攻尼泊爾穀地,統治著卡爾納河流域及其以北一些地域。12世紀時,該王朝定都元木拉縣的森佳。今尼泊爾王國的國語(尼泊爾語)即可追溯到此時。到13世紀時卡人地區馬拉王朝變得相當強大。15世紀初期開始解體,逐漸形成許多土邦王國,它們組成巴伊斯(22國)聯盟。大體上與此同時,在巴伊斯聯盟以東的大片地區,出現喬比斯(24國)聯盟。雖然結成了聯盟,但關係比較鬆散,各土邦王國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16世紀,這些土邦幾乎全都為一些自稱屬於高級種姓的印度移民所統治;這些移民大都是在穆斯林勢力入侵印度後逃到尼泊爾山區來的。

穀地馬拉王朝的賈雅·比姆·德瓦·馬拉國王在位期間,尼泊爾的著名藝術使者阿尼哥於1260年率領80名藝匠到中國,先後修建大寺廟9座,塔3座。其中大都聖壽萬安寺(今北京白塔寺)白塔,最為有名。賈雅斯提提·馬拉國王進行了重大的宗教和社會改革,這對尼泊爾以後社會發展起了奠基的作用。他根據《摩奴法論》製訂有關各種姓的等級地位、職業和服飾等方麵的守則,並且大力貫徹執行。從此,印度教在尼泊爾社會紮下了根。

賈雅斯提提·馬拉的後繼者亞克西雅·馬拉,他在位時進行了多次征討,由此征服了許多土邦,並將國土擴展到孟加拉地區。去世前,他將王國分給3個兒子,使穀地分裂為加德滿都、帕坦和巴德崗3個王國。在此後兩三百年間,穀地三國的經濟都得到了較大發展,商業貿易和手工業都有發展。文化方麵特別是建築藝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隨著時間的流逝,三國之間為了利益開始傾軋,使馬拉人的國力漸漸衰微。

1559年,從印度契托爾來的一個拉傑普特王公後裔德拉維亞·沙阿,占領尼泊爾西部一個稱作廓爾喀的村落,建立了一個小王國。1742年,這個王國第十代君主普裏特維·納拉揚·沙阿登上王位。他勵精圖治,使王國逐漸強大起來,並率廓爾喀軍隊於1769年征服穀地三國,結束馬拉王朝,開始了沙阿王朝的統治。從此,尼泊爾逐步趨向統一,也開始有年代準確、史料翔實的曆史。

普裏特維征服和兼並一係列土邦王國。1775年,普裏特維在征戰途中逝世。他在世時,雖然未能建立一個完整的尼泊爾王國,未能實現他統一的抱負,但為後來尼泊爾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普裏特維國王的後繼者蕭規曹隨,按著普裏特維國王的既定方針繼續前進,先後統一了喬比斯和巴伊斯聯盟,統一尼泊爾的大業完成了大半。在統一過程中,廓爾喀軍隊不斷越過傳統疆界,使其勢力範圍一度東到錫金,西抵克什米爾,向北曾進入中國西藏地區。後來遭到一連串的挫折,尼泊爾版圖遂在目前的疆界上逐漸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