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影義軍占領壽張後,他們便掌控了鄆州兩縣一山一湖,特別是梁山與鄆城、壽張兩縣互為犄角,三地比鄰,兩兩相隔最多不過一兩百裏,一旦敵軍來攻,可以相互支援。
因為李鈺開倉放糧之舉,龍影義軍不失時機地在城內征兵。三萬百姓除了極少數富貴之家衣食無憂,其餘都深受饑餓的折磨,義軍賑糧讓百姓感恩戴德。
征兵令一出,三萬百姓中果然應者雲集,經過一輪簡單的篩選後,竟有多達四千男丁報名。雖然其中不乏年邁體弱者,但大多數都還處在當打之年,隻是因為一年來的流浪的歲月,讓他們體格變得孱弱。
他們之所以選擇參軍,一方麵是有感於李鈺的活命之恩,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討一口飯吃。
並且按照龍影義軍給出的條件,若一人參軍,每月可有一貫銅錢,如果按照李鈺前世的物價折算,那可是月薪七千元的高工資了。
對於府兵製還未退出曆史舞台、募兵製剛剛興起的中唐時期,當兵主要是徭役,大多數時候不僅沒有軍餉拿,甚至還要自掏腰包,準備馬匹兵甲。
而龍影義軍不僅發給軍餉,還是一人軍餉可以養活全家的高額軍餉,自然有更多人願意參加。
隻是龍影義軍雖然缺少兵馬,但也知道濫竽充數有利無害的道理,因而進行了一輪篩選,將那些年幼或者年老的男性剔除出去。
饒是如此,最後也有四千十八歲至四十歲之間的壯丁參軍。四千新軍一報名參軍,便被城中雷雲、梁飛、王北川、張同林等一眾將領瓜分了,帶著他們在校場裏一刻也不敢稍怠地著手訓練起來。
他們所有人都明白,燕軍隨時都有可能來攻,如果讓這些未經訓練的戰士上戰場,能夠活著回來的,估計十不存一。
雖然這些麵黃肌瘦的男丁遠遠算不上壯士,但對於缺兵少將的眾人而言,也不必挑肥撿瘦了。
李鈺聽著校場裏傳來的陣陣操練聲,一個人坐在校場角落裏的一間供軍中將領易事歇息的廳房裏,看著手下報上來的兵員數目,先是興奮了許久,接著又眉頭緊皺。
一下子突然增加了四千兵力,且不說先前的物資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現在四千新兵,加上已有的兩千多人,共有六千兵力。
他們成立龍影義軍起事不過短短十餘日,僅僅占據了一湖一山兩縣城,所能夠獲得的錢財少得可憐。現在每月要支出六千貫銅錢,按照他們所掌握的兩縣城府庫裏空了大半的財物,最多能夠支出三四個月的軍餉。
李鈺先前並未料到報名參軍的會有這麼多,畢竟戰爭可是隨時都會掉腦袋的,這些流民之之所以從河北一路難逃,無非是想活命而已。
結果,讓李鈺沒想到的是,龍影義軍募兵令一出,竟仍有近萬人報名,幾乎每戶都有兩三個人。要不是他們進行篩選,估計得有一萬多人。
此刻,李鈺倒有些後悔將軍餉開得那麼高了。他可是按照前世軍人的待遇在給龍影義軍開軍餉,畢竟在他心裏,沒有什麼職業比提著腦袋玩命的軍人更值得尊敬和善待。
既然軍令一出,李鈺也隻能在心裏後悔一下,咬咬牙,絞盡腦汁地想著解決物資和軍餉的方法。
可惜,他對政治、武功還算了解,對經濟卻是有些門外漢。
抱著額頭想了大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
突然,他想到和楊玉環等人一起逃亡東海的第五琦來,那個後來有著“大唐財神爺”的稱號的胖子,可是個理財高手。如果現在有他在這裏,自然會給李鈺想出些妙招來。
想到第五琦,李鈺便不得不聯想到楊玉環,也不知那個可憐的女人現在到了哪裏?還有封常清、陳伯龍、錢守忠一眾將領,此時正是用人之際,如果有他們在這裏,龍影義軍比較聲勢更壯。